
英:/''ɔːksəkrəʊm/
n. [染料] 助色團(用以使染料固着在織物上)
在有機化學領域,auxochrome(助色團)指分子中能夠增強發色團(chromophore)顔色強度或改變其吸收光譜特性的官能團。該術語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dolf von Baeyer于19世紀末提出,用于解釋染料分子結構與顯色機理的關系。
助色團本身并不産生顔色,但通過兩種方式影響發色團:
典型助色團包括:
這一概念在《有機化合物光譜鑒定》(Silverstein, R.M.等著)中被系統闡述,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物中也有相關機理分析。現代染料化學中,助色團設計已成為調控材料光學性能的重要技術手段。
"auxochrome"的中文翻譯為助色團,是紫外-可見光譜分析中的專業術語,其具體含義如下:
助色團指含有非鍵電子對的飽和基團(如羟基 -OH、氨基 -NH₂ 等)。這類基團本身無法産生生色效應,但通過與生色團(Chromophore,含π鍵的不飽和基團)結合,可增強其吸收能力。
助色團是光譜分析中關鍵的結構因素,通過電子效應間接調控分子的光吸收特性,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合物分析和染料化學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