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體敗血病
autosepticemia(自體感染性敗血症)是一個醫學術語,特指由患者自身體内存在的感染源或病竈引發的敗血症狀态。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感染源的内生性,而非來自外部環境或他人傳播。
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因此,autosepticemia 的字面意思和醫學含義即為“源于自體感染源的敗血症”。這通常發生在患者體内原本存在一個局限性的感染竈(如膿腫、壞死組織、未被清除的感染性血栓、腸道菌群移位等),當機體免疫力下降、局部屏障破壞或治療不及時時,病原體及其毒素大量進入血液循環,導緻全身性的嚴重感染反應。
在臨床實踐中,雖然“autosepticemia”一詞能精确描述感染源的内源性特征,但現代醫學文獻更傾向于使用更具體的診斷術語來描述敗血症的來源和病原體(例如,“繼發于腹腔膿腫的革蘭氏陰性菌敗血症”),或直接使用“敗血症”(sepsis) 并詳細說明其來源和誘因。然而,“autosepticemia”在強調感染源來自患者自身而非外源性輸入時,仍具有特定的描述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
“Autosepticemia”是一個醫學術語,由前綴auto-(意為“自體”)和septicemia(意為“敗血病”)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詞源與構成
醫學定義
“Autosepticemia”可直譯為“自體敗血病”,通常指由患者體内原有感染竈(如膿腫、炎症)擴散至血液引發的敗血症,而非外部直接感染導緻。這一術語強調感染源為自體組織或病竈。
使用場景與權威性
該詞屬于專業醫學詞彙,實際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特定文獻或病理描述中。需注意,其定義可能因語境不同而略有差異,建議結合臨床案例或權威醫學資料進一步确認。
“Autosepticemia”是描述自體感染引發的敗血病,需從詞根拆分理解其含義。對于專業術語,建議參考醫學詞典或文獻以獲取更精準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