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ɔːtəʊ'pɒlɪ,plɒɪd/ 美:/',ɔto'pɑlə,plɔɪd/
n. [遺] 同源多倍體
The seeds from the self-bred autopolyploid ric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s of those progenies.
以稻樁保存的同源多倍體自交結實種子為材料,研究了多倍體自交後代的一些遺傳特征。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autopolyploid and allopolyploid may b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上述研究結果預示同源和異源多倍體的形成可能與其近交衰退的水平有關。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que for inducing autopolyploid by using peppermint shoot tips, which can be used for breeding peppermint autopolyploid.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薄荷離體莖尖誘導同源多倍體的技術,可用于薄荷的多倍體育種。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in the polyploid breeding practice on jujube trees, the method is ****** and convenient, and the autopolyploid can be quickly obtained and applied in production.
該技術應用于棗樹多倍體育種實踐,方法簡單便捷,可快速獲得同質多倍體并應用于生産。
autopolyploid(同源多倍體)是遺傳學中描述染色體倍性變化的重要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 定義與形成 指同一物種的個體通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多倍體。例如,二倍體(2n)經染色體加倍後形成四倍體(4n),這類多倍體的染色體組完全來源于同一物種。
2. 詞源與發音
3. 特點與實例
4. 對比異源多倍體 與allopolyploid(異源多倍體)不同,後者由不同物種雜交後染色體加倍形成,染色體組來源多樣(如所示)。
應用領域:常見于植物育種,例如通過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培育抗逆性強或産量高的作物品種。
自然倍數體是指某種生物體細胞核中有兩個或多個同源染色體組。它們可以由單一物種的自交或雜交産生,與同源四倍體不同,後者由兩個不同的物種或具有不同基因組的亞型雜交而産生。
自然倍數體在演化和遺傳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可以通過基因重組形成新的遺傳變異,進而對物種的進化産生影響。除此之外,自然倍數體還被廣泛應用于作物育種中,以提高作物的産量和適應性。
近義詞:同源多倍體
反義詞:異源多倍體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