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同生角礫岩
autobreccia是地質學術語,由"auto-"(自身)和"breccia"(角礫岩)組合構成,指同生角礫岩。其核心特征為岩石在形成過程中自身破碎後,未經搬運直接原地被礦物膠結固結形成。
具體解析:
詞源與發音
源自希臘語"auto"(自身)和意大利語"breccia"(碎石),英式音标[ˈɔːtəʊbrekʃɪə],美式[ˈɔːtoʊbrekʃɪr],重音在第一個音節。
形成機制
區别于外來碎屑岩,這類角礫岩的碎屑成分與膠結物為同一來源,常見于火山熔岩流、岩溶坍塌或沉積物未完全固結時的内部破裂場景。
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描述火山岩、碳酸鹽岩或蒸發岩中的自破碎現象,在地質填圖和古環境重建中具有指示意義。
該術語在《沉積岩分類手冊》《火山碎屑岩研究》等專業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如需更詳細的岩石學分類标準,可參考地質學專業詞典或期刊。
詞性: 名詞
發音: [ɔtəʊˈbrɛtʃjə]
定義: autobreccia是指由斷層或構造運動引起的岩石碎屑堆積物,其碎屑被膠結在一起,形成具有不規則形狀和大小的岩石塊。這種碎屑堆積物常見于構造活躍的地區,如地震帶、斷層等。
例句:
用法: autobreccia是一個學術性詞彙,主要用于地質領域的文獻或讨論中。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彙并不常用。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