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Hepburn是什麼意思,Audrey Hepbur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奧黛麗·赫本(英國女演員)
例句
Snuggle together while watching romantic movies (Casablanca, Audrey Hepburn are my favorite).
看浪漫電影時依偎在一起(奧黛麗·赫本出演的《卡薩布蘭卡》是我的最愛)。
When Audrey Hepburn won the best actress for Roman Holiday in 1954, her speech was a perfect example of a succinct.
1954年,奧黛麗·赫本憑借《羅馬假日》赢得最佳女主角的時候的緻辭堪稱奧斯卡獲獎感言精簡典範。
It was for her rare charm and inner beauty that British movie star Audrey Hepburn was named the most naturally beautiful woman of all time.
英國電影明星奧黛麗·赫本,因其罕見的魅力和内在美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具自然美的女性。
Audrey Hepburn composes a letter in a palm grove. She loved nature and preferred gardening and the quiet life to the glamourous parties of Hollywood.
赫本在一片平靜的樹林裡寫信。赫本喜歡自然,相比好萊塢奢華的舞會,她更喜歡園藝和平靜生活。
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奧黛麗·赫本:一個高貴的靈魂。
專業解析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是一位具有深遠國際影響力的英國女演員、時尚偶像和人道主義者。她的名字代表着優雅、才華與慈善精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理解:
-
傳奇影星與表演藝術成就
- 含義: 赫本是電影史上最受喜愛和尊敬的女演員之一,以其獨特的銀幕魅力、精湛演技和多部經典作品聞名于世。她擅長演繹複雜而純真的角色,賦予人物以深度與真實感。
- 代表作品與榮譽: 其主演的《羅馬假日》(1953年)為她赢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一舉奠定國際巨星地位。其他代表作包括《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窈窕淑女》(1964年)、《龍鳳配》(1954年)、《修女傳》(1959年)和《謎中謎》(1963年)等。她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提名、三次英國電影學院獎、三次金球獎、一次艾美獎、一次格萊美獎、一次托尼獎以及美國演員工會終身成就獎等衆多榮譽。她的表演風格自然細膩,融合了高貴與親和力,成為不朽的銀幕象征。參考來源:奧斯卡金像獎官方網站曆史數據庫、美國電影學會(AFI)百年百大電影榜單、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檔案。
-
永恒時尚偶像與風格定義者
- 含義: 赫本的名字是“優雅”與“時尚”的代名詞。她與法國設計師休伯特·德·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的長期合作,共同創造了無數經典造型,深刻影響了20世紀乃至當代的時尚美學。
- 标志性風格: 其标志性的小黑裙(《蒂凡尼的早餐》)、剪裁精良的褲裝、高領毛衣、平底鞋(尤其是芭蕾舞鞋)、大號太陽鏡、簡潔的珍珠項鍊以及标志性的“赫本頭”(高發髻或短發)定義了“赫本風格”。這種風格強調簡潔、得體、舒適與女性魅力,超越了時代潮流,成為永恒的時尚标杆。參考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相關展覽資料(如“關于時間:時尚與延續”)、紀梵希品牌曆史檔案、權威時尚史著作(如《The Little Dictionary of Fashion》由赫本本人撰寫)。
-
人道主義精神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 含義: 赫本晚年将主要精力投入人道主義事業,尤其關注全球兒童的福祉。她以巨大的熱情、真誠和實際行動,利用自身影響力為世界上最脆弱的兒童發聲和募款。
- 貢獻與影響: 1988年,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親善大使。她不顧辛勞和危險,多次深入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貧困地區(如埃塞俄比亞、蘇丹、索馬裡、孟加拉國、越南等),探訪難民營、醫療中心和社區項目,親身見證兒童的困境,并向世界傳遞他們的需求。她的工作極大地提升了UNICEF的公衆形象和籌款能力,并激勵了無數人投身慈善。1992年,她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參考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方網站曆史檔案、官方新聞稿及活動記錄、美國國家檔案館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記錄、權威傳記(如Barry Paris所著《Audrey Hepburn》)。
-
生平與個人特質
- 含義: 奧黛麗·赫本(1929年5月4日 - 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擁有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多國血統。她的童年經曆(包括二戰期間在荷蘭的艱苦歲月)塑造了她堅韌、低調、富有同情心和感恩的性格。
- 個人魅力: 她以謙遜、善良、智慧和内在美著稱。盡管是國際巨星,她始終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将家庭生活(兩個兒子)視為最重要的部分。她的個人魅力與她的藝術成就和慈善工作一樣,是她傳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考來源:權威傳記(如Sean Hepburn Ferrer所著《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紀錄片(如《奧黛麗》Audrey)、主流媒體曆史報道(如《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訃告及紀念文章)。
“奧黛麗·赫本”這個名字承載着多重且深刻的含義:她是電影藝術殿堂中的璀璨明星,是定義了永恒優雅的時尚符號,是充滿大愛與奉獻精神的人道主義使者,也是一位以其獨特人格魅力感動世界的非凡女性。她的遺産遠遠超越了銀幕,持續激勵着後世。
網絡擴展資料
Audrey Hepburn(奧黛麗·赫本)是英國著名女演員、時尚偶像及人道主義者,其名字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
姓名構成與發音
- Audrey(/'ɔːdri/):源自古英語,意為“高貴的力量”,是她的名字。
- Hepburn(/'hepbɜːrn/):蘇格蘭姓氏,源于地名,意為“高處的城堡”。
-
人物身份與成就
奧黛麗·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擁有英國國籍。她是奧斯卡影後,代表作包括《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等,并憑借《羅馬假日》獲第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時尚與藝術影響
赫本以優雅氣質和獨特風格聞名,與設計師紀梵希合作密切,成為其靈感缪斯。她标志性的短發、小黑裙造型至今仍是經典時尚符號。
-
人道主義貢獻
晚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緻力于幫助貧困兒童,被譽為“人間天使”。她曾引用名言:“隨着成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另一隻幫助他人”。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影視作品、傳記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