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æt'mɒlɪsɪs/
複數 atmolyses
n. [物] 微孔分氣法;分氣
atmolysis(中文譯作“微孔分氣法”或“氣體擴散分離法”)是19世紀提出的一種氣體分離技術,其原理基于不同氣體分子通過多孔隔膜時的擴散速率差異實現混合氣體的分離。該術語由希臘詞根“atmo-”(意為蒸氣或氣體)與“-lysis”(意為分解)組合而成。
核心原理
當混合氣體(如氧氣和氮氣)接觸陶瓷、石膏等多孔材料時,質量較小的氣體分子(如氫氣)因運動速度快,能更快穿過微孔,而質量較大的分子(如二氧化碳)則滞留較多,從而實現氣體成分的差異化分離。這一現象與英國化學家托馬斯·格雷姆(Thomas Graham)在1863年提出的氣體擴散定律直接相關。
曆史應用與局限性
19世紀末,atmolysis曾被嘗試用于實驗室級别的氣體提純,例如從空氣中分離氧氣。但由于分離效率低、設備體積龐大,且無法處理高純度需求,20世紀後逐漸被低溫蒸餾法和分子篩吸附法等現代技術取代。
權威參考資料
“Atmolysis”是一個相對專業的科學術語,通常用于化學或物理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Atmolysis指通過氣體擴散法分離混合氣體成分的過程。其原理基于不同氣體分子通過多孔膜的擴散速率差異,從而實現分離。例如,氫氣比氧氣擴散更快,可通過此方法從混合氣體中優先分離。
擴散速率與氣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格雷厄姆定律): $$ frac{r_1}{r_2} = sqrt{frac{M_2}{M_1}} $$ 其中$r$為擴散速率,$M$為摩爾質量。
該術語在現代工業中已被更高效的分離技術(如低溫蒸餾)取代,但在科學史和基礎理論教學中仍有提及。如需進一步驗證,建議查閱物理化學專業詞典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