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seismic design是什麼意思,aseismic desig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耐震設計,抗震設計;建築抗震設計

  • 例句

  • The Suggestions for aseismic design are proposed.

    提出了供抗震設計參考的建議。

  • Earthquake protection standard should be set up in bridge aseismic design.

    橋梁抗震設計首先需要設定抗震設防标準。

  • This paper states the aseismic design of brick house with bottom framework.

    文章對底層框架抗震牆磚房的抗震設計進行了論述。

  • The aseismic design development of masonry structure is always concerned by engineers.

    砌體結構的抗震設計進展也始終為結構工程師所關注。

  • This method is ******, practical, and could be used in aseismic design of such structure.

    本法簡便實用,可應用于實際設計。

  • 同義詞

  •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耐震設計,抗震設計;建築抗震設計

  • 專業解析

    aseismic design(抗震設計) 是指通過工程手段使建築物或結構在地震作用下減少損傷、保障人員安全并維持關鍵功能的設計方法。其核心目标并非完全消除震動,而是通過科學設計提升結構的抗震韌性,具體包含以下核心原則:

    1. 設計理念

      抗震設計基于"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級設防思想。通過分析地震動特性與結構動力響應,采用延性構造、隔震消能等技術,使結構能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避免脆性破壞。例如,在梁柱節點區域增加箍筋約束混凝土,提升構件在反複荷載下的變形能力(延性設計)。

    2. 關鍵技術措施

      • 隔震技術:在基礎或層間設置橡膠隔震支座(如鉛芯橡膠支座),延長結構自振周期,減少上部結構所受地震力。典型案例包括日本東京帝國飯店的基底隔震設計。
      • 消能減震:安裝金屬屈服阻尼器或黏滞阻尼器,通過塑性變形或流體摩擦主動耗散地震能量。美國AISC 341規範對鋼結構消能構件的設計有詳細規定。
      • 延性構造設計: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原則,通過配筋率控制與節點強化,确保結構形成塑性鉸機制。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明确要求框架結構的梁端縱筋配筋率不超過2.5%以防止剪切破壞。
    3. 性能化設計(PBSD)

      現代抗震設計采用多目标性能水準,根據建築重要性設定差異化的抗震需求。例如醫院等生命線工程需滿足"大震後功能持續"的要求,其設計地震動參數需高于普通建築。FEMA P-750報告指出,性能化設計需結合非線性時程分析驗證結構在罕遇地震下的變形能力。

    公式示例:延性系數要求

    抗震設計中需确保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能力,其延性系數μ定義為:

    $$ mu = frac{Delta_u}{Delta_y} $$

    其中$Delta_u$為極限位移,$Delta_y$為屈服位移。鋼筋混凝土框架的μ值通常需大于3~4以滿足抗震需求。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FEMA P-750 (NEHRP抗震設計手冊), 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

      鍊接

    2. 《建築隔震設計标準》JGJ 297-2013,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AISC 341-16 (抗震鋼結構規範), 美國鋼結構協會

      鍊接

    4.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網絡擴展資料

    “aseismic design”是工程學中的專業術語,主要應用于建築、土木工程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中文翻譯為“抗震設計”或“耐震設計”,指通過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使建築物或基礎設施在地震中減少破壞并保障安全性的工程技術方法。
    2. 詞彙構成

      • 由前綴“a-”(表示“無/非”)和“seismic”(地震的)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抗地震的設計”。其核心目标是提升結構的抗震性能,而非完全消除地震影響。
    3. 應用領域

      • 常見于房屋建築、橋梁、地下工程(如隧道、地鐵),以及核電站等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設施。例如,日本等地震多發國家在高層建築中廣泛應用此類設計。
    4. 技術要點

      • 包括但不限于:抗震規範制定(如中國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隔震裝置設計(如提到的VFPI隔震設備)、地震動參數分析,以及結構動力學計算等。

    擴展說明:該術語與“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含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預防和科學計算,而非單純依靠材料強度抵禦地震。如需具體設計案例或規範細節,可參考專業工程手冊或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