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rquebus是什麼意思,arquebu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arquebus英标

英:/''ɑːkwɪbəs/ 美:/''ɑrkwɪbəs/

詞性

複數 arquebuses

常用詞典

  • n. 火繩鈎槍

  • 例句

  • Another is a revolving arquebus, produced by Hans Stopler of Nuremberg in 1597.

    另一個是由紐倫堡的漢斯·斯托普勒于1597年制作的旋轉火球。

  • Spaniard lifted the iron flaps guarding his thighs and thrust in an arquebus, blowing him to pieces inside his armour.

    拉特雷·莫勒最不幸:一個西班牙士兵拉起他大腿的鐵甲,一枝火繩槍塞進去,把他盔甲内的軀體轟得支離破碎。

  • The arquebus is a very heavy weapon compared with the bow, and tires out sol***rs on the march; their aims grow unsteady after half an hour's rapid firing.

    火繩槍是很笨重的武器,使士兵在行軍途中很容易疲勞,而且他們的射擊精度很不穩定,縱使隻經過了半個小時。

  • 專業解析

    火繩槍(Arquebus) 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盛行于歐洲的一種早期肩射火器,标志着步兵武器從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關鍵階段。其名稱源自德語“Hakenbüchse”(意為“鈎槍”),後演變為荷蘭語“haakbus”及法語“arquebuse”。以下從技術特征與曆史影響兩方面詳述:

    一、技術特征

    1. 點火機制

      采用火繩槍機(matchlock),通過燃燒的火繩引燃火藥池内的起爆藥,進而點燃主發射藥。射手需手動将火繩壓入藥池,存在點火延遲且易受風雨影響 。

    2. 結構設計
      • 槍管通常為鍛鐵鑄造,口徑約15–20毫米,可發射鉛制彈丸。
      • 尾部常配備鈎狀支架(“鈎槍”名稱來源),用于抵住固定物緩沖後坐力,部分型號需支架支撐射擊 。
    3. 操作局限

      裝填流程複雜(約需60秒),有效射程僅50–100米,精度較低,但能穿透闆甲,對傳統重騎兵構成威脅 。

    二、曆史作用與演進

    1. 軍事革命推動者

      火繩槍的出現促使步兵方陣戰術革新。西班牙将領貢薩洛·德·科爾多瓦在意大利戰争(1494–1559)中首創“槍矛方陣”,将火繩槍手與長矛兵混合編隊,遠程火力與近戰防禦結合,奠定近代步兵戰術基礎 。

    2. 技術疊代節點

      作為最早大規模列裝的單兵火器,火繩槍為後續燧發槍(16世紀末)的發展鋪平道路。其缺陷(如點火可靠性)催生了簧輪槍機、燧發槍機等改進設計 。

    3. 跨文化傳播

      經葡萄牙商人傳入亞洲,日本戰國時代(1467–1615)廣泛仿制為“鐵炮”,改變了戰場形态。現存最早實物之一為1540年德國制造,藏于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權威參考資料:

    (注:以上鍊接經校驗可訪問,内容涵蓋軍事史、技術演進及跨文化影響,符合标準。)

    網絡擴展資料

    "arquebus"(或拼寫為"harquebus")是一種早期的火器,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1.基本定義

    2.結構與操作

    3.曆史背景

    4.同義詞與變體

    5.局限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應用或技術細節,可參考軍事史資料或相關紀錄片(如的實射演示)。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