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兜鈴烯
Aristolene(馬兜鈴烯)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單萜類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中,例如馬兜鈴屬(Aristolochia)和細辛屬(Asarum)植物。其化學式為 $mathrm{C{10}H{16}}$,屬于雙環單萜結構,分子中包含一個五元環和一個七元環的稠合體系(見圖1)。該化合物的名稱源于其植物來源,詞根"Aristolochia"為拉丁語化的希臘語,意為"優質的分娩",因古代醫學中馬兜鈴植物曾被用于助産。
在生物活性方面,aristolene及其衍生物(如aristolochene)與植物的次生代謝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這類化合物可能參與植物防禦機制,例如抗菌和抗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ristolene本身尚未發現顯著毒性,但其同源化合物aristolochic acid(馬兜鈴酸)因具有腎毒性和緻癌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緻癌物。
結構特征: $$ $$ 分子量:136.23 g/mol
沸點:約168-170°C
密度:0.86 g/cm³
旋光性:具有光學活性,具體旋光度因植物來源而異 $$ $$
參考文獻:
"aristolene" 是一個化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該詞指代一種名為馬兜鈴烯的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5H24),屬于萜烯類物質。其名稱源于植物馬兜鈴屬(Aristolochia),這類植物常含有此類化合物。
發音與詞性
關聯背景
萜烯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植物中,可能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不過需注意,馬兜鈴屬植物因含有馬兜鈴酸(具腎毒性)而備受争議,但aristolene本身的安全性需具體實驗數據支撐。
建議通過專業化學數據庫(如PubChem)或文獻進一步驗證其結構、性質及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