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priori是什麼意思,apriori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apriori英标

美:/'eɪprɪˈɔːri/

常用詞典

  • adj. 先驗的;推測的

  • adv. 自原因推及結果地

  • 例句

  • Time is, therefore, given apriori.

    因此時間是先驗的。

  • Such order is not apriori, but a human invention.

    這些秩序并非先驗的,而是人類的發明。

  • His argument was apriori, but vindicated by events.

    他的論點是先驗性的,但得到了事實的論證。

  • We cannot decide apriori what it is that should be done.

    我們無法預先決定應當做些什麼。

  • Metaphysics ought to contain apriori synthetic knowledge.

    形而上學應當包含着綜合的先天知識。

  • 同義詞

  • adj.|transcendental/speculative;先驗的;推測的

  • 專業解析

    "apriori"(也常寫作 "a priori")是一個源自拉丁語的短語,在中文中通常翻譯為“先驗的”或“先天的”。它是一個在哲學(尤其是認識論)、邏輯學、數學乃至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廣泛使用的重要概念,核心含義是指獨立于具體經驗或觀察,僅通過推理或理性本身即可獲得的知識、判斷或推理方式。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 "A priori" 字面意思是“來自先前的東西”(from what comes before)。這裡的“先前”并非指時間上的先後,而是指邏輯上的優先性。
      • 它描述的是那些不依賴于感官經驗,而是基于理性、邏輯、定義或概念本身就能被認識或證明為真的知識或判斷。例如,純粹的邏輯真理(如“所有單身漢都是未婚的”)或數學真理(如“2 + 2 = 4”)通常被認為是先驗的,因為理解這些命題的真假隻需要理解其中包含的概念和邏輯關系,而不需要去觀察現實世界中的具體事例。
    2. 哲學中的核心地位(尤其康德哲學):

      • 這個概念在哲學史上,特别是在伊曼努爾·康德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統和深刻的闡述。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将知識分為“先驗知識”和“經驗知識”。
      • 先驗知識 (A priori knowledge):獨立于一切經驗的知識。康德進一步區分了:
        • 純粹先驗知識:完全不含任何經驗性内容的知識(如數學和純粹邏輯)。
        • 先驗要素:構成經驗知識可能性的那些先天形式或範疇(如時間、空間、因果性等)。康德認為,正是這些先驗的認知結構(感性的形式:時空;知性的範疇:因果、實體等)使得我們能夠組織和理解感官經驗。
      • 經驗知識 (A posteriori knowledge):依賴于感官經驗或觀察後獲得的知識(如“今天下雨了”或“天鵝是白色的”)。這種知識也被稱為“後天的”。
      • 康德的核心觀點之一是,我們所有的經驗知識都包含了先驗的要素(形式、範疇),這些要素是我們認識世界所必需的框架。
    3. 在邏輯學和推理中的含義:

      • 在邏輯推理中,“a priori” 指一種從一般原理或前提推導出特定結論的推理方式。這種推理的有效性取決于前提和推理規則本身,而不依賴于結論是否在現實中為真。
      • 例如,從“所有人都會死”和“蘇格拉底是人”這兩個前提,可以“先驗地”推理出“蘇格拉底會死”的結論。這個結論的真假在邏輯上由前提決定,無需等到蘇格拉底實際死亡才被确認(盡管現實中這個前提和結論都為真)。
      • 它與“a posteriori”(後驗的)推理相對,後者是從觀察到的具體事實或結果出發,去推斷原因或一般規律(如歸納推理)。
    4. 與其他領域的關聯:

      • 計算機科學:著名的“Apriori算法”是一種用于關聯規則挖掘(如購物籃分析)的算法。其名稱來源于它利用了關聯規則的一個先驗性質(Apriori property):如果一個項集是頻繁的,那麼它的所有子集也一定是頻繁的。這個性質是算法高效運行的基礎,是算法設計時已知并利用的邏輯特性,而非從數據中學習得到的,故得名“Apriori”。
      • 日常用法:有時也被非正式地用來形容基于預設的假設或偏見(而非事實)做出的判斷(帶有輕微貶義),如“他先驗地認為這個計劃行不通”。

    總結與核心對比:

    特征 A Priori (先驗的) A Posteriori (後驗的)
    知識來源 理性、邏輯、概念分析 感官經驗、觀察、實驗
    驗證方式 通過推理、反思即可确認 需要通過經驗證據來檢驗
    例子 邏輯真理(矛盾律)、數學真理、定義 科學觀察結果、曆史事實、個人感官體驗
    必然性 通常被認為是必然的、普遍的 通常是偶然的、具體的
    依賴性 獨立于具體經驗 依賴于具體經驗

    引用參考:

    理解“apriori”的關鍵在于把握其“獨立于經驗”、“基于理性或邏輯本身”這一核心特質,并将其與“a posteriori”(依賴于經驗)進行對比。它在哲學認識論中關于知識來源和基礎的探讨占據着基石性的位置。

    網絡擴展資料

    “apriori”的正确拼寫應為a priori(拉丁語短語,分開書寫),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義


    2. 哲學與邏輯學中的意義


    3. 其他領域用法


    4. 對比概念


    例句

    如需進一步探讨哲學背景或具體應用場景,可提供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