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steme是什麼意思,apostem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膿腫
同義詞
n.|abscessus;膿腫
專業解析
aposteme 是一個源自中古英語和古法語的醫學術語,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醫學文本中。它的核心含義是指:
膿腫,即身體組織内因感染(通常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局部性、含有膿液的炎症性包塊。當微生物侵入組織并引發強烈炎症反應時,白細胞聚集、組織壞死液化,最終形成膿液并積聚在由纖維組織包裹的腔隙内,這個充滿膿液的腔和其内容物整體就被稱為膿腫,即aposteme。
其詳細特征包括:
- 病理本質:它是一種化膿性炎症(Suppurative Inflammation)的産物和表現形式。炎症反應導緻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大量中性粒細胞滲出并吞噬病原體,壞死的白細胞、組織細胞、細菌以及組織液共同構成了膿液。
- 臨床表現:典型的膿腫表現為局部的紅(Rubor)、腫(Tumor)、熱(Calor)、痛(Dolor)四大炎症體征。隨着膿液積聚,局部張力增高,疼痛加劇,最終可能自行破潰流出膿液,或需要外科切開引流。患者可能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 形成原因:主要由化膿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鍊球菌等)感染引起。感染源可以是外源性(如皮膚破損、傷口感染)或内源性(如體内其他感染竈擴散或血行播散)。
- 術語演變:在現代标準醫學術語中,“aposteme” 這個詞已極少使用,幾乎完全被Abscess(膿腫) 所取代。理解 “aposteme” 的關鍵在于認識到它是 “abscess” 的古稱或曆史同義詞。現代醫學文獻、診斷和病曆記錄均統一使用 “abscess”。
權威來源參考:
- 道蘭氏圖解醫學詞典:這部權威的醫學詞典将 “aposteme” 明确定義為 “an abscess; a collection of pus”。它強調了該術語的曆史屬性及其與現代術語 “abscess” 的等同關系。
- 牛津醫學線上詞典:牛津詞典同樣将 “aposteme” 解釋為 “an archaic term for an abscess”,即 “膿腫的舊稱”。這清晰地指明了該詞在現代醫學語境中的定位。
- 醫學史文獻:在研究中世紀或文藝複興時期醫學文獻時,“aposteme” 是一個常見詞彙,用于描述當時觀察到的化膿性感染病竈,其描述與現代對膿腫的理解一緻。相關研究可在醫學史專著或數據庫中找到。
因此,總結來說,aposteme 意指身體組織内因感染形成的、包含膿液的局限性囊腔,即現代醫學所稱的膿腫(abscess)。它是一個主要存在于曆史醫學文獻中的術語。
網絡擴展資料
“Aposteme”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舊醫學術語,源自法語“apostème”和希臘語“ἀπόστημα”(apostēma),字面意為“膿腫”或“化膿性腫脹”。它主要用于描述身體組織内因感染導緻的局部膿液積聚,常見于中世紀的醫學文獻中。
核心含義
-
醫學定義
指由細菌感染引發的局部化膿性炎症,通常伴隨紅腫、疼痛和膿液形成,類似于現代術語中的“膿腫”(abscess)。
-
曆史用法
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醫學文本中,“aposteme”被廣泛用于描述各種化膿性病變,例如皮膚膿腫、内髒膿瘍等。例如,16世紀外科著作中可能提到“aposteme of the liver”(肝膿腫)。
詞源解析
- 希臘語詞根:由“apo-”(遠離)和“histēmi”(放置)組成,字面意為“分離出的物質”,指膿液從組織中分離并聚集的過程。
- 法語演變:中古法語“apostème”進一步演變為現代法語“abcès”(膿腫)。
現代相關性
如今該詞已極少使用,被更明确的術語如“abscess”取代。若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部位(如皮膚、内髒)及嚴重程度。
建議:若需現代醫學描述,推薦使用“abscess”;若研究曆史文獻,需注意該詞可能涵蓋多種化膿性病變。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