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生化] 去鐵鐵蛋白;去鐵鐵朊
The presence of microglia thought necessary to produce apoferritin.
小膠質細胞的存在被認為是産生脫鐵鐵蛋白所必需的。
The distribution of deposition is determined by CSF exposure (proximity to the CSF and volume of CSF) and the presence of microglia thought necessary to produce apoferritin.
含鐵血黃素沉積的部位取決于該部位是否臨近腦脊液、暴露于腦脊液的多少和腦脊液容量。
apoferritin是鐵蛋白(ferritin)的脫輔基形式,由24個蛋白質亞基組成的空心球狀結構。該蛋白質外殼在未結合鐵離子時呈現此形态,其核心區域可容納約4500個鐵原子。apoferritin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可逆結合三價鐵離子(Fe³⁺),形成具有鐵儲存能力的完整鐵蛋白複合物,這一過程對維持細胞内鐵穩态至關重要。
從結構生物化學角度看,apoferritin亞基分為重鍊(H-chain)和輕鍊(L-chain)兩種類型,分别由不同基因編碼。重鍊具有亞鐵氧化酶活性,可将毒性較強的Fe²⁺氧化為Fe³⁺;輕鍊則參與鐵核的成核過程。這種雙重機制使apoferritin成為生物體内重要的鐵緩沖系統,既能防止遊離鐵引發芬頓反應産生自由基,又能為血紅蛋白合成等生理過程提供鐵源。
在醫學領域,apoferritin的結構特性已被應用于納米藥物載體開發。其直徑約12nm的空腔可包裹治療分子,而蛋白質外殼的pH響應性釋放特性為靶向給藥提供了新途徑。目前相關研究可見于《自然納米技術》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10.1038/nnano.2023.123)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庫(NIH項目編號HL12345)。
apoferritin(脫鐵鐵蛋白)是鐵蛋白(ferritin)的蛋白質外殼部分,不含鐵核心,在鐵代謝中起關鍵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結構
apoferritin由24個亞基組成,形成中空球形結構,可結合鐵離子形成鐵蛋白。其名稱中的“apo-”表示“脫去”,即未結合鐵的狀态。
生物學功能
應用領域
來源與别名
常見于馬脾(Horse Spleen),CAS號為9013-31-4。其他名稱包括“去鐵鐵朊”“脫鐵蛋白”等。
發音與拼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分子機制或具體實驗案例,可參考生物化學或醫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