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æplə'nætɪk/ 美:/'ˌæpləˈnætɪk/
adj. [光] 等光程的;(透鏡)[光] 消球差的
The characteristic of aplanatic system shows that non-aplanatic point imaging can produce aspherical holographic interference for high resolution zone plate fabrication used for X-ray imaging.
利用這種特性可以産生制作高分辨率X射線波帶闆所需的兩束非球面波。
aplanatic 是一個光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光學系統(如透鏡、反射鏡或整個成像系統)的一種理想特性。其核心含義是:
該光學系統能夠同時消除或顯著減小兩種重要的單色像差: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和彗形像差(Coma)。
消除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球面像差是指當平行于光軸的光線穿過球面透鏡或從球面反射鏡反射時,靠近光軸的光線(近軸光線)與遠離光軸的光線(邊緣光線)不能彙聚到同一個焦點上。這導緻成像模糊不清。一個消球差(Aplanatic)的系統能夠确保所有平行于光軸入射的光線,無論其入射高度如何,最終都能精确地彙聚到同一個焦點上。
消除彗形像差(Coma):彗形像差是指當光線以一定角度(離軸)入射到光學系統時,成像點會呈現類似彗星尾巴狀的模糊或拖影現象,導緻離軸點成像不對稱和模糊。一個消彗差(Aplanatic)的系統能夠确保離軸點發出的光線也能在像平面上形成一個清晰、對稱的點像。
因此,“aplanatic”的本質含義是“無球差且無彗差”的。 這是光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目标,尤其是在需要高分辨率成像的場合,如顯微鏡物鏡、望遠鏡鏡頭、精密攝影鏡頭等。實現aplanatic條件通常需要采用非球面透鏡或複雜的光學設計(如多個透鏡組合)。
曆史背景: 該術語與“阿貝正弦條件”(Abbe Sine Condition)緊密相關。德國物理學家恩斯特·阿貝在19世紀後期嚴格定義了無彗差成像的條件(即阿貝正弦條件)。滿足阿貝正弦條件且同時消除球面像差的系統,就被稱為aplanatic系統。值得注意的是,荷蘭科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在17世紀設計望遠鏡目鏡時就應用了類似原理(惠更斯目鏡),盡管當時尚未有系統的像差理論。
應用價值: Aplanatic系統對于離軸光線也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質量,這對于擁有較大視場的光學儀器(如顯微鏡、廣角鏡頭)至關重要。它顯著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和對比度,特别是在視場邊緣區域。
來源參考:
以下是關于單詞aplanatic 的詳細解釋:
Aplanatic 是一個光學領域的術語,主要描述透鏡或光學系統經過特殊設計後能夠消除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同時滿足等光程條件(即不同光線路徑的光程相等),從而實現更清晰的成像。
在光學中,aplanatic 系統指通過修正球面像差和滿足等光程條件,使得物點與像點之間的所有光線均以相同相位到達,從而避免成像模糊。例如,顯微鏡物鏡或天文望遠鏡常采用此類設計。
The aplanatic mirror in the telescope ensures minimal distortion of celestial images.(望遠鏡中的消球差鏡可确保天體圖像失真最小。)
若需進一步了解光學系統設計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光學工程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