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thromboplastin是什麼意思,antithromboplasti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抗凝血形成質;抗凝血激酶
專業解析
Antithromboplastin 是一個醫學術語,特指血液中存在的能夠抑制或中和凝血活酶 (Thromboplastin) 活性的一類物質或因子。凝血活酶是血液凝固過程中的關鍵啟動因子(通常指組織因子及其複合物),而抗凝血活酶則起到對抗其促凝作用的功能。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 Anti-(抗):表示“對抗”、“抑制”或“中和”。
- Thromboplastin(凝血活酶):指一組在組織損傷時釋放或存在于血漿中的物質(主要是組織因子),它們能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徑,最終導緻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
- 因此,Antithromboplastin 的字面意思和核心功能就是“對抗凝血活酶的物質”。 它通過幹擾凝血活酶的活性或其參與的複合物形成,來減緩或阻止凝血過程的啟動。
-
作用機制與生理意義:
- 抗凝血活酶是人體天然抗凝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血液系統需要在促凝(止血)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之間保持精細平衡。
- 當血管損傷發生,凝血活酶暴露并啟動凝血瀑布反應時,抗凝血活酶作為一道防線,限制凝血反應的過度激活和擴散,防止在不需要的地方(如血管内)形成血栓(病理性血凝塊)。
- 其具體作用方式可能包括:
- 直接結合并中和凝血活酶(如組織因子)。
- 抑制由凝血活酶(組織因子)和凝血因子VIIa組成的複合物(TF-VIIa)的活性。
- 幹擾凝血活酶參與的後續凝血步驟。
- 這種抑制作用對于維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動性至關重要。
-
在醫學背景下的重要性:
- 理解抗凝血活酶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生理性抗凝機制和病理性血栓形成(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基礎。
- 某些病理狀态或遺傳性疾病可能與抗凝血活酶活性異常(如缺乏或功能缺陷)有關,這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雖然“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是更廣為人知且研究更深入的主要生理性抗凝物質(主要抑制凝血酶和因子Xa等),但“抗凝血活酶”這一術語更側重于描述針對凝血啟動階段(外源性途徑)的抑制活性。抗凝血酶III的作用範圍更廣,涵蓋凝血共同途徑的關鍵酶。
- 現代醫學中,更常讨論具體的、已明确識别的抗凝因子(如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 TFPI,它就是一種重要的、直接對抗組織因子/VIIa/Xa複合物的抗凝血活酶物質),而非籠統地使用“抗凝血活酶”一詞。TFPI是生理上最重要的外源性凝血途徑抑制劑。
Antithromboplastin 指血液中能特異性抑制或中和凝血活酶(尤其是組織因子)活性的一類物質,是人體防止血管内異常血栓形成的天然抗凝系統的重要成員。它通過阻斷凝血過程的起始步驟來維持血液的正常流動狀态。現代生理學更傾向于研究具體的抗凝蛋白,如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TFPI),它是抗凝血活酶活性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來源說明:
由于該術語在現代标準醫學文獻中作為獨立條目的讨論相對較少(更多是作為描述一類功能的概念),且更具體的抗凝因子(如TFPI、抗凝血酶III)已被深入研究和定義,在權威線上資源中直接以“Antithromboplastin”為條目的獨立解釋較難找到。其定義和解釋主要來源于:
- 血液學、生理學和凝血病理學的專業教材與文獻。這些資料會闡述凝血與抗凝的平衡機制,其中必然包含對抗凝血啟動階段(即對抗凝血活酶/組織因子)的描述。
- 對凝血瀑布和抗凝系統的綜述性醫學文章。這些文章會解釋包括TFPI在内的各種抑制劑的靶點和作用階段。
- 曆史性的醫學文獻可能更直接使用該術語。現代理解将其功能整合到對特定抗凝蛋白(如TFPI)的認識中。
為了獲得最權威和最新的具體信息,建議查閱以下資源:
- PubMed:搜索關鍵詞如 “antithromboplastin”, “anticoagulation mechanisms”,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extrinsic pathway inhibition”。
- 專業血液學教科書:如《Williams Hematology》等。
網絡擴展資料
antithromboplastin 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定義
antithromboplastin 是由前綴anti-(抗)和詞根thromboplastin(凝血激酶/凝血緻活酶)組成的複合詞,意為“抗凝血激酶”或“抗凝血緻活酶”。它通過抑制凝血激酶的活性,幹擾血液凝固過程。
2.發音與詞源
- 音标:英式發音為 [æntɪθrɒm'bəpləstɪn],美式發音為 [æntɪθrɒm'bəpləstɪn]。
- 詞源:源自凝血級聯反應中的關鍵酶thromboplastin(凝血激酶),其功能是促進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而anti- 表示抑制作用。
3.作用機制
凝血激酶(thromboplastin)是血液凝固過程中的重要因子,參與激活凝血酶原。antithromboplastin 通過中和該酶的活性,延緩或阻斷凝血過程。這種機制可能在某些抗凝血治療或病理狀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揮作用。
4.相關術語辨析
- antithrombotic:泛指“抗血栓形成的”(如藥物),作用範圍更廣。
- prothromboplastin:指凝血激酶的前體物質(凝血酶激酶原),功能與 antithromboplastin 相反。
5.應用與擴展
盡管搜索結果未明确提及具體臨床應用,但根據其定義推測,antithromboplastin 可能與抗凝血療法或凝血功能異常的疾病(如某些出血性疾病)相關。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醫學場景。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專業文獻,可參考權威醫學詞典或學術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