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ænəlɪst/ 美:/'ˈænəlɪst/
SAT
n. 編年史作者;紀年表編者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ory annalist , investigation , statistic mathematics, logic and so on. Regard 2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25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
Annalist(編年史家)指的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曆史記錄者或曆史學家,其核心特征在于采用編年史(Annals)的形式來記錄曆史事件。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與工作方式
編年史家(Annalist)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通常是逐年)來記錄曆史事件的人。他們側重于客觀地羅列每年發生的重要事件、事迹或現象,尤其關注政治、軍事、宗教儀式和自然現象等。其記錄最初可能源于官方記錄(如古代羅馬祭司的記事)或個人的系統性整理。其工作的核心産出就是“編年史”(Annals),這是一種最古老、最基礎的曆史編纂形式之一。
詞源與曆史背景
該詞源于拉丁語 “annālis”,意為“每年的”,源自 “annus”(年)。在古羅馬時期,“annales” 最初指大祭司長(Pontifex Maximus)每年公開張貼的官方記錄,記載當年重要事件。後來,一些羅馬曆史學家(如早期的“古史家” antiquarii)開始系統地整理和續寫這些記錄或模仿其形式寫作,他們就被稱為Annalists。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等學術文獻,這個詞在英語中自16世紀後期開始使用,特指這類按年代順序記錄的曆史學家。
與“史學家”(Historian)的區别
雖然Annalist是Historian的一種,但兩者有顯著區别:
現代應用與價值
在當代語境下,“annalist”一詞有時用于指代那些專注于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特定領域事件的人或著作,例如某個機構、學科或地方的年鑒編纂者。雖然現代史學方法已遠超簡單的編年記錄,但編年史作為原始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為後世史學家提供了按時間線排列的基礎事實依據。例如,研究中世紀歐洲曆史,修道院編寫的編年史(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就是關鍵的一手資料。
Annalist 是一個名詞,指以編年體形式記錄曆史事件的人,通常譯為“編年史作者”或“紀年表編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用法
詞源與發音
例句參考
相關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