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æŋɡlɪkən/ 美:/'ˈæŋɡlɪkən/
複數 Anglicans
adj. 英國的;英國國教的;英國人的
n. 英國國教徒
He advocated the disestablishment of the Anglican church.
他提倡廢除聖公會作為英國國教的地位。
The same name is used in high Anglican churches.
同一個名字,是用在高聖公會教堂。
In charge of each will be a former Anglican prelate.
負責人要是曾經的聖公會高級教士。
But his reticence boded nothing good to the Anglican cause.
但他的沉默預示着什麼好事,聖公會的事業。
Nonconformists retained a deep distrust of their Anglican neighbours.
非英國國教者一直不信任聖公會的人。
anglican church
英國國教(等于Church of England)
anglican communion
聖公會(基督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安立甘宗
adj.|Royal/British/English;英國的;英國國教的;英國人的
n.|conformist;英國國教徒
Ang立甘宗(Anglicanism),中文常譯為安立甘宗或英國國教,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宗派,其核心是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并擴展至全球範圍内的普世聖公宗(Anglican Communion)。以下是其詳細含義:
曆史起源與核心身份
安立甘宗起源于16世紀英格蘭的宗教改革運動。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因教皇拒絕批準其離婚,推動議會通過《至尊法案》,宣布英格蘭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管轄,國王成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袖。這一事件标志着安立甘宗的誕生。它并非由單一神學家創立,而是在政治、宗教因素交織下逐步形成,保留了部分天主教傳統(如主教制、禮儀),同時采納了新教的改革原則(如強調《聖經》權威、否定教皇至高權)。
神學立場與特點 - “中道”(Via Media)
安立甘宗常以“中道”自喻,意指其在羅馬天主教與新教(如加爾文宗、路德宗)之間尋求平衡。其核心教義體現在《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和《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中。主要特點包括:
組織結構 - 普世聖公宗
全球安立甘宗信徒共同組成“普世聖公宗”,這是一個由自治的地方教會(通常為國家或地區級教會,如美國聖公會、加拿大聖公會、尼日利亞聖公會等)組成的團契,而非一個中央集權的單一教會。各成員教會地位平等,在教義、聖職和禮儀上保持共融。
現狀與影響
安立甘宗是世界上第三大基督教派别(僅次于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在全球約165個國家擁有超過8500萬信徒。它不僅在英語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也發展迅速。安立甘宗在曆史上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文化、教育、社會制度塑造發揮了關鍵作用,并積極參與現代社會的倫理讨論與社會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
Anglican 是一個與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及其全球分支密切相關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全球分布,可參考高權威性宗教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