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産] 無腦畸胎
無腦兒
Anencephalus was used as a natural experiment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ymus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以無腦兒作為天然實驗材料,觀察胎兒腦腺發生與中樞神經系的關系。
無腦畸形(anencephalus)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神經管發育缺陷,表現為胎兒顱骨穹窿及大腦半球完全或部分缺失。該疾病屬于胚胎發育過程中神經管前端閉合失敗所緻,常伴隨顱骨、頭皮和腦膜結構異常,患兒存活率極低,通常在出生後數小時至數日内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開醫學文獻,無腦畸形的發生率約為1/1000至1/10000,具體數據存在地域差異,與孕期葉酸攝入水平密切相關。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孕婦在受孕前後補充足量葉酸(建議每日400-800微克),可降低50%-70%的神經管缺陷風險。
從病理學角度分析,該畸形發生于胚胎發育第3-4周,此時神經闆未能正常閉合形成神經管。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臨床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如MTHFR基因突變)與環境因素(如抗癫痫藥物、糖尿病、高熱暴露)可能共同作用導緻異常發育。目前産前診斷主要依靠孕中期(16-20周)的超聲檢測和母體血清甲胎蛋白篩查。
"Anencephalus"(或更常見的拼寫為"anencephaly")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神經管發育缺陷,指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缺乏大部分大腦、顱骨和頭皮,通常導緻新生兒無法存活。
關鍵特征:
同義詞/相關術語:無腦畸形、顱裂畸形(與"encephalus"相關的聯胎畸形不同,後者指頭部連體雙胎)。
建議孕期補充葉酸可降低此類出生缺陷風險。如需醫學文獻中的具體病例描述,可參考權威醫學數據庫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