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æltruˈɪstɪk/ 美:/'ˌæltruˈɪstɪk/
利他的
比較級:more altruistic 最高級:most altruistic
IELTS,TOEFL,GRE,SAT,商務英語
adj. 利他的;無私心的
We are very grateful for his altruistic act.
我們很感謝他無私的行為。
I suspect that he made a donation for less altruistic notions.
我懷疑他的捐款不是出于利他主義的想法。
In any case, his choice is obviously altruistic.
無論如何,他的選擇顯然是無私的。
I doubt whether her motives for donating the money are altruistic.
我懷疑她捐款的動機是否是利他的
Couch surfers tend to see themselves as part of a tribe; unlike two people hooking up at a bar, they meet under an altruistic premise.
沙發沖浪者視自己為一個部落的成員;不像在酒吧裡面邂逅的兩個人,他們是在利他主義的前提下相遇。
It's not that I'm altruistic.
我并不是一個利他主義者。
The first is altruistic.
第一種是“無私”。
The first is altruistic.
第一種是“無私”。
If it fills a need, then it's not altruistic.
如果産品滿足了需求,那麼它就不是利他的。
altruistic behavior
利他行為
altruistic(形容詞)指一種無私關心他人福祉,并主動為其利益采取行動的行為或态度。它強調行為的動機純粹出于利他而非自利,核心在于将他人需求置于自身之上。
核心含義與行為表現:
Altruistic 描述的是個體自願犧牲自身時間、資源、精力甚至承擔風險去幫助他人,且不期望獲得任何形式的回報或利益。這種行為源于對他人困境的同情、關懷或道德責任感。例如,匿名向慈善機構大額捐款、冒生命危險救助陌生人、長期無償照顧病患等,都是典型的利他主義行為。其反義詞是自私的(selfish)。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英語詞典) https://www.oed.com/
心理學與社會學視角:
在心理學領域,利他主義(altruism)被視為一種親社會行為的最高形式。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其動機,區分了純粹的利他主義(動機完全指向減輕他人痛苦)和包含隱性回報(如減輕自身看到他人痛苦時的不適感)的利他行為。社會學則關注利他行為對社會凝聚力、合作與信任的促進作用。來源:Batson, C. D. (2011). Altruism in Huma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人類的利他主義》,牛津大學出版社)
生物學與進化論解釋:
進化生物學提出了“親緣選擇”和“互惠利他”理論來解釋看似“不利己”的 altruistic 行為如何在自然選擇中保留。親緣選擇指個體傾向于幫助有基因關聯的親屬(提高家族基因傳遞概率);互惠利他則指個體幫助他人以期未來獲得回報,這種策略在長期社會互動中可能有益。來源:Nowak, M. A. (2006). Five Rule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Science, 314(5805), 1560–1563. (《合作的五項進化法則》,《科學》期刊) https://www.science.org/
“Altruistic” 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一種以無私關心他人福祉 為核心的行為或态度。其核心含義是主動為他人利益考慮,甚至願意犧牲個人利益。
基本定義
“Altruistic” 指行為或動機完全出于幫助他人,而非謀求自身利益。例如:
詞源與背景
該詞源自法語 “altruisme”,由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在19世紀提出,基于拉丁語 “alter”(意為“他人”),強調對“他人福祉”的關注。
與近義詞的對比
語境應用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