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ɑːmz/ 美:/'ɑːmz/
複數:alms
n. 捐獻;救濟物,施舍金
He did not accept alms from anyone in order to maintain his dignity.
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沒有接受任何人的施舍。
The mis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is to distribute alms to poor children.
這個組織的使命就是把救濟品分發給貧困兒童。
The villagers are grateful to the entrepreneur for his alms.
村民們都很感謝這位企業家的施舍。
Give us some alms, we beg of you!
施舍給我們一些施舍吧,我們求你了!
The old lady gave the old sol***r alms, and went into the church with Karen.
老太太送了幾個銀毫給這兵士,然後就帶着珈倫走進教堂裡去了。
They had not taken a hundred steps when they saw two rough-looking individuals sitting on a stone begging for alms.
他們還沒走一百步,就看見兩個相貌粗野的人在一塊石頭上乞讨。
Almonry is a place from which alms were dispensed to the poor.
施赈所是向窮人發放救濟品的地方。
A Cordelier received a double alms for telling the plain truth.
一個科德利埃俱樂部成員因為說了實話,得到了雙倍的救濟。
n.|contribution/subscription;捐獻;救濟物,施舍金
alms(施舍)是英語中表示“慈善捐贈”的專有名詞,特指出于宗教或道德義務向貧困者提供的物質幫助。該詞源自古英語 ælmesse,可追溯至希臘語 eleēmosynē(憐憫),後經拉丁語 eleemosyna 傳入日耳曼語系。
在宗教實踐中,《聖經·馬太福音》6:2-4 明确記載耶稣教導門徒要暗中施舍,這種教義奠定了基督教慈善傳統的基礎(參考:Bible Gateway)。佛教典籍《增支部》3.57 同樣強調布施(dāna)是積累功德的重要途徑,僧團接受信衆供養的食物及日用品屬于典型alms範疇(參考:Access to Insight)。
現代社會學研究顯示,英國在1601年頒布的《濟貧法》首次将alms制度化為國家救濟體系,該法律要求教區向貧民分發食物和燃料(參考:英國國家檔案館)。當前國際慈善機構如聯合國難民署仍沿用“alms”概念,通過募捐向戰亂地區提供生存物資(參考:UNHCR官網)。
語言學角度而言,該詞的複數形式保留了古英語語法特征,常見搭配包括:distribute alms(分發救濟)、live on alms(靠施舍為生)。牛津英語詞典(OED)特别指出,alms在現代用法中常與宗教儀式相關聯,例如伊斯蘭教的“天課”(zakat)制度(參考:牛津英語詞典線上版)。
alms 是英語中的名詞,主要用于表示對貧困人群的物質或金錢幫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含義
alms 指“救濟金”或“施舍物”,通常指基于慈善或宗教義務給予貧困者的財物。該詞帶有傳統或古典色彩,常見于宗教文本或曆史語境中。
發音與詞形
用法與語境
例句參考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宗教文化中的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牛津詞典)或宗教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