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llotetraploid是什麼意思,allotetraploi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allotetraploid英标

英:/',æləʊ'tetrə,plɒɪd/ 美:/'ælɑːˈtetrəplɔɪd/

常用詞典

  • n. [遺] 異源四倍體

  • 例句

  • Th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riploid crucian carp which was generated by mating the males of the allotetraploid hybrids of red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

    以異源四倍體鲫鯉為父本,二倍體金魚為母本通過倍間雜交形成三倍體鲫魚。

  • 專業解析

    Allotetraploid(異源四倍體)是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術語,指一種特定類型的多倍體生物。其核心含義如下:

    1. 染色體組構成:異源四倍體個體擁有四套完整的染色體組(即4n)。這四套染色體組并非完全相同的拷貝,而是來源于兩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物種。

      • 每個祖先物種通常是一個正常的二倍體(2n),擁有兩套同源染色體(一套來自父本,一套來自母本)。
      • 當這兩個不同的二倍體物種雜交時,産生的雜種通常是單倍體(n + n),即擁有來自每個祖先物種的一套染色體(共兩套,但非同源)。由于染色體來自不同物種,在減數分裂時無法正常配對,導緻雜種不育。
      • 如果這個雜種偶然發生了染色體加倍(例如,由于有絲分裂錯誤),其染色體數目就會翻倍,變成四倍體(2n + 2n)。此時,細胞中就擁有了來自物種A的兩套染色體(記為AA)和來自物種B的兩套染色體(記為BB)。因此,異源四倍體的基因組組成通常表示為AABB。
    2. 染色體配對行為:這是區分異源四倍體與同源四倍體的關鍵特征。

      •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異源四倍體的染色體傾向于優先與自身的同源染色體配對。也就是說,來自物種A的染色體隻與另一條來自物種A的同源染色體配對(A-A配對),來自物種B的染色體隻與另一條來自物種B的同源染色體配對(B-B配對)。
      • 這種配對行為類似于其各自的二倍體祖先,使得減數分裂能夠正常進行,産生可育的配子(通常是AB型)。因此,異源四倍體通常是可育的,能夠穩定遺傳。
    3. 形成與意義:

      • 異源多倍化(包括異源四倍化)是植物進化中一種重要的物種形成機制(瞬時成種)。它能夠克服遠緣雜交帶來的雜種不育障礙,在單一代内産生一個與親本物種生殖隔離的新物種。
      • 許多重要的農作物都是異源多倍體,例如:
        • 普通小麥:基因組組成AABBDD,由三個不同的祖先物種雜交和多倍化形成。
        • 棉花:栽培的陸地棉和海島棉是異源四倍體(AADD)。
        • 油菜:甘藍型油菜是異源四倍體(AACC)。
        • 燕麥:栽培燕麥是異源多倍體。
      • 異源多倍化也被認為在植物適應環境變化(如氣候變化、新栖息地開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總結定義: Allotetraploid(異源四倍體)是指一個生物體,其細胞包含四個完整的染色體組(4n),這些染色體組來源于兩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物種(基因組組成通常為AABB)。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優先與同源染色體配對(A-A和B-B配對),使其能夠産生可育配子并穩定遺傳。異源四倍化是植物進化中一種重要的物種形成機制,并産生了許多重要的農作物。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資料

    allotetraploid(異源四倍體)的詳細解釋

    定義

    allotetraploid 是由兩個不同二倍體物種(2n)雜交後,通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四倍體生物(4n)。其染色體組包含兩個不同來源的二倍體基因組,因此被稱為“異源”(allo-)四倍體(tetraploid)。

    形成過程

    1. 雜交:兩個二倍體物種(如物種A和物種B)雜交,産生二倍體雜種(AB),但因染色體不配對通常不育。
    2. 染色體加倍:雜種的染色體通過自然或人工方式(如秋水仙素處理)加倍,形成四倍體(AABB),恢複可育性。

    特點與意義

    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棉花或魚類的異源四倍體研究),可參考遺傳學或作物育種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