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gression是什麼意思,aggressi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aggression英标
英:/'əˈɡreʃn/ 美:/'əˈɡreʃn/
常用解釋
侵略
詞性
複數 aggressions
類别
CET4,CET6,IELTS,TOEFL,GRE,GMAT
常用詞典
n. 侵略;進攻;侵犯;侵害
例句
The athlete made a final aggression on his opponent at the end of the game.
這位運動員在比賽尾聲向對手發起了最後進攻。
All forms of aggression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is military restricted area.
本軍事禁區嚴禁各類形式的侵犯。
The aggression of his opponent angered the strong sportsman.
對手的挑釁激怒了這位身強體壯的運動員。
Does your dog show aggression towards any strangers?
你的狗對任何陌生人都表現出攻擊性嗎
Aggression is by no means a male-only trait.
攻擊性決不是男性獨有的特征。
We must demonstrate that aggression will not pay.
我們必須證明侵犯是沒有好處的。
Sport became the perfect outlet for his aggression.
運動成為他攻擊性心理的最佳出路。
Last month he signed a new non-aggression pact with Germany.
上個月他與德國籤署了一份新的互不侵犯條約。
Their aggression is, although cute in a way, that at most they will try to snatch a sandwich from you at a picnic.
他們的攻擊性,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很可愛,但他們最多隻會在野餐時試圖從你手中搶走一塊三明治。
常用搭配
physical aggression
身體攻擊
同義詞
n.|violence/invasion/infringement;侵略;進攻;[心理]侵犯;侵害
專業解析
Aggression 指個體意圖對另一個體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是直接的(如身體攻擊、言語辱罵)或間接的(如散布謠言、破壞物品),其核心特征是存在傷害的意圖。
從心理學角度看,攻擊行為通常分為兩類:
- 工具性攻擊:以達成某種目标(如獲取資源、确立地位)而非造成痛苦本身為目的的攻擊行為。例如,體育競賽中的合理沖撞或商業競争中的策略性打壓。
- 情感性攻擊:由憤怒、挫敗感等強烈情緒驅動,以直接傷害對方為目的的反應性攻擊。例如因争吵引發的肢體沖突。
影響因素:
- 生物學因素:遺傳基因、神經遞質(如血清素水平異常)及大腦邊緣系統功能可能影響攻擊傾向。
- 心理與社會因素: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指出,攻擊行為可通過觀察模仿習得;挫折感、挑釁情境或長期壓力也可能誘發攻擊。
- 環境因素:文化規範(如崇尚暴力的亞文化)、家庭暴力環境或社會經濟壓力均可強化攻擊行為模式。
相關概念辨析:
- 敵意:指憤怒、怨恨的情緒狀态,是攻擊行為的潛在誘因,但不等同于攻擊行為本身。
- assertiveness(果敢性):以尊重他人為前提的自信表達,與攻擊性有本質區别。
權威參考來源:
- 美國心理學會(APA)《心理學詞典》對攻擊行為的定義與分類解析
-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關于破壞性行為障礙的攻擊行為診斷标準
- Anderson, C. A., & Bushman, B. J. (2002). 人類攻擊行為研究模型.《心理學年評》, 53(1), 27–51. (實驗心理學領域經典綜述)
網絡擴展資料
“aggression”是一個名詞,指代帶有攻擊性或敵對意圖的行為或态度,通常表現為對他人、群體或國家的主動侵犯。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 基本含義:主動發起攻擊、威脅或沖突的行為,可能包含物理暴力(如打架)、言語攻擊(如辱罵)或心理壓制(如欺淩)。
- 擴展場景:也可比喻非物理的“侵略性”,如商業競争中的激進策略(例:市場侵略性擴張)。
詞源與構成
- 源自拉丁語“aggredi”(意為“向前邁進”),由“ad-”(朝向)和“gradi”(行走)組成,後演變為法語“agression”,最終在英語中定型為“aggression”。
分類與示例
-
直接攻擊
- 物理行為:戰争、毆打(例:軍事侵略領土)。
- 言語行為:侮辱、威脅(例:網絡暴力中的攻擊性言論)。
-
間接攻擊
- 心理操控:冷暴力、孤立他人。
- 被動攻擊:通過拖延、消極抵抗表達敵意。
相關詞彙
- 同義詞:hostility(敵意)、assault(襲擊)、belligerence(好戰)。
- 反義詞:peacefulness(平和)、conciliation(和解)、amicability(友善)。
- 衍生詞:
- aggressive(形容詞):攻擊性的(例:aggressive dog)。
- aggressor(名詞):侵略者。
特殊領域用法
- 心理學:指為達成目标而表現出的過度支配行為,可能與憤怒或挫敗感相關。
- 國際關系:國家違反國際法發動的軍事行動(例:聯合國譴責領土侵略)。
- 生物學:動物為争奪資源展現的競争行為(如領地争奪)。
注意事項
- 與assertiveness區别:assertiveness(自信果敢)是積極表達需求,不含攻擊意圖;aggression則帶有強制或傷害性。
- 文化差異:某些語境中“aggressive”可含褒義(例:aggressive sales策略表示積極開拓)。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場景中的用法,可以提供例句或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