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æɡə'memnən/
n. 阿伽門農(特洛伊戰争中希臘軍隊的統帥)
As a result of divination, Apollo was angry with the Greeks. Because Agamemnon robbed his father's maiden, and his father was the high priest of Apollo.
占卜的結果是,阿波羅對希臘人發怒了。因為阿伽門農搶了自己父親的女仆,而他父親是阿波羅的大祭司。
Agamemnon gets furious with Achilles, and he says, No, I'm not giving back my girl.
阿伽門農對阿基裡大發雷霆,他說:“不,我絕對不會把這姑娘送回去。”
I'll carve Agamemnon in the stones.
我要把阿伽門農刻在石頭上。
Agamemnon by Aeschylus - (Download PDF).
阿伽門農(埃斯庫羅斯)-下載。
And Agamemnon dead.
和阿伽門農之死。
阿伽門農(Agamemnon)是古希臘神話與文學中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其名字的含義通常被解釋為“堅定不移”或“意志堅定”。他在古希臘傳說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身份與地位
阿伽門農是邁錫尼(Mycenae)的國王,阿特柔斯(Atreus)之子,墨涅拉俄斯(Menelaus,斯巴達國王,海倫的丈夫)的兄長。他出身于聲名顯赫但又飽受詛咒的坦塔羅斯(Tantalus)家族。作為希臘最強大城邦之一的統治者,他在希臘諸王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和領導地位。
特洛伊戰争的統帥
阿伽門農最為人知的角色是特洛伊戰争(Trojan War)中希臘聯軍(阿開亞人)的最高統帥。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起因于他的弟弟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拐走。阿伽門農憑借其地位和影響力,召集了希臘各地的英雄和軍隊,組建了龐大的艦隊遠征特洛伊。荷馬史詩《伊利亞特》 開篇便以阿伽門農與聯軍最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之間的激烈争執為核心情節,這場因女俘分配不公引發的沖突,深刻影響了戰争的進程。
關鍵事件與性格特征
悲劇性的結局
特洛伊戰争勝利後,阿伽門農帶着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Cassandra)作為戰利品返回邁錫尼。然而,等待他的是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及其情夫埃癸斯托斯(Aegisthus)精心策劃的謀殺。克呂泰涅斯特拉對丈夫獻祭女兒伊菲革涅亞懷恨在心,同時埃癸斯托斯則為父報仇(阿伽門農之父阿特柔斯曾殺害埃癸斯托斯的兄弟)。阿伽門農在沐浴時被妻子用漁網罩住,慘遭殺害。這一血腥的結局是古希臘悲劇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成為埃斯庫羅斯(Aeschylus)三聯劇《俄瑞斯忒亞》(Oresteia) 的開篇。
曆史與考古背景
雖然阿伽門農是神話人物,但其統治的邁錫尼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青銅時代強大城邦(約公元前1600-1100年)。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Heinrich Schliemann)在邁錫尼遺址發掘出了著名的“阿伽門農黃金面具”(盡管該面具年代早于推測的特洛伊戰争時期),印證了荷馬史詩中描述的“黃金遍地”的邁錫尼的富庶。這為阿伽門農作為邁錫尼強大君王的傳說提供了一定的曆史背景支持。
阿伽門農是古希臘神話中一位集權力、榮耀、傲慢與悲劇于一身的複雜王者。他作為特洛伊戰争的統帥展現了領導力與決斷力,但其性格缺陷(如傲慢、專橫)和關鍵抉擇(獻祭女兒)也直接導緻了個人和家族的悲劇命運。他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古希臘人對權力、命運、家族詛咒和神人關系的思考,在荷馬史詩和後來的悲劇作品中得到了不朽的呈現。
參考來源:
Agamemnon(阿伽門農)是希臘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 詞義與身份
Agamemnon是特洛伊戰争中希臘聯軍的統帥,邁錫尼國王。在神話中,他是阿特柔斯之子、墨涅拉俄斯的兄長,因弟弟的妻子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擄走而發動戰争。
2. 詞源與名字含義
名字源于希臘語,可能意為“非常堅定”(very resolute),體現其作為領袖的果斷性格。
3. 發音
4. 文學與曆史影響
Agamemnon的故事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埃斯庫羅斯的悲劇《阿伽門農》中均有核心地位。他因戰争初期獻祭女兒伊菲革涅亞,以及戰後被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謀殺的情節而聞名。
5.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神話體系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希臘神話典籍或古典戲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