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discharge是什麼意思,afterdischarg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後放
後發放
專業解析
afterdischarge(後放電) 是一個神經科學和生理學術語,指在引發神經元或神經纖維興奮的刺激停止後,該神經元或神經纖維仍持續産生動作電位(放電) 的現象。它反映了神經元興奮性的一種特殊狀态,即興奮性在刺激移除後并未立即恢複到靜息水平,而是維持一段時間的異常增高。
其詳細含義和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基本定義與核心特征:
afterdischarge 的核心在于“刺激後持續放電”。當一個阈上刺激(足以引發動作電位的刺激)施加于神經元或神經回路時,會引發一次或一系列動作電位。正常情況下,刺激一旦停止,放電活動也應迅速終止。但在 afterdischarge 中,放電活動在刺激結束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從幾毫秒到數秒甚至更久。這種持續的放電并非由持續的刺激維持,而是由神經元自身的内在特性或回路中的反饋機制所驅動。根據《神經科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等權威神經科學教材的定義,afterdischarge是神經元網絡在輸入停止後持續活動的一種表現。
-
發生機制:
- 神經元内在特性:某些類型的神經元具有内在的起搏點特性或特殊的離子通道(如某些鈣通道或特定的鉀通道),使得它們在受到一次去極化刺激後,能夠自發地産生一串動作電位,即使刺激已經移除。這種特性在控制節律性活動(如心跳、呼吸)的神經元中較為常見。
- 神經回路中的正反饋:更常見的原因是神經元網絡中存在興奮性反饋回路。例如,神經元A興奮神經元B,而神經元B又反過來興奮神經元A(或通過中間神經元形成環路)。當最初的刺激興奮了環路中的一個節點後,興奮信號在環路中循環傳遞,即使原始刺激停止,環路内的活動也能自我維持一段時間,導緻持續的放電。這種回路的持續活動是 afterdischarge 的重要基礎。Guyton and Hall 的《醫學生理學》(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指出,突觸後神經元在強直刺激後可能因累積的突觸後電位而産生後放電。
- 突觸後電位的時間總和與空間總和:如果多個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s)在時間上(快速連續刺激)或空間上(多個突觸同時興奮)發生總和,達到阈電位并引發動作電位,即使刺激停止,這些總和效應可能持續存在一段時間,導緻短暫的 afterdischarge。
-
生理與病理意義:
- 正常生理功能:在某些情況下,afterdischarge 是正常生理過程的一部分。例如,在學習和記憶相關的神經回路(如海馬)中,短暫的 afterdischarge 可能有助于信息的維持和鞏固。在運動控制中,它可能參與維持短暫的肌肉收縮或運動的平滑過渡。
- 病理狀态 - 癫痫:afterdischarge 是理解癫痫發作機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癫痫病竈中,異常的神經回路(如包含過多興奮性連接或缺乏足夠抑制)極易産生強烈的、自我維持的 afterdischarge。這種異常的、同步化的 afterdischarge 如果擴散到足夠大的神經元群體,就會表現為臨床上的癫痫發作(抽搐、感覺異常、意識障礙等)。國際抗癫痫聯盟(ILAE)在其關于癫痫機制的定義中,強調了異常神經元同步化放電(常表現為afterdischarge)的關鍵作用。研究癫痫的動物模型(如電刺激或化學點燃模型)常常通過誘導和觀察 afterdischarge 來模拟和研究癫痫活動。
-
研究與檢測:
在實驗神經科學和臨床神經生理學(如腦電圖EEG、皮層電圖ECoG)中,afterdischarge 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标。通過電刺激特定腦區并記錄刺激停止後的電活動,可以檢測到 afterdischarge。其阈值(誘發 afterdischarge 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或持續時間)、持續時間、頻率和空間分布等特性被用來評估神經組織的興奮性、研究癫痫機制以及測試抗癫痫藥物的效果。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資助的研究項目常涉及對神經元異常放電(包括afterdischarge)機制的探索,以尋找癫痫等疾病的治療靶點。
afterdischarge 是指神經元或神經回路在引發其興奮的刺激停止後,仍然持續産生動作電位的現象。其機制主要涉及神經元的内在起搏特性或神經回路中的興奮性反饋。這種現象既是某些正常生理過程(如記憶、節律控制)的基礎,也是病理性狀态(尤其是癫痫發作)的核心電生理特征。對 afterdischarge 的研究對于理解神經興奮性、信息處理和神經系統疾病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資料
"afterdischarge" 是一個專業術語,主要在醫學(尤其是神經科學)領域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含義
- 詞義:指神經或肌肉在外部刺激結束後仍持續發生的電活動釋放現象,中文常譯為“後發放”或“後放”。
- 詞源:由前綴“after-”(之後)和“discharge”(釋放、排出)組成,字面意為“後續的釋放”。
應用場景
- 神經科學
描述大腦或神經細胞在刺激停止後仍持續産生電信號的現象。例如,癫痫患者腦電圖中可能出現高振幅尖波或多尖波癫痫樣活動(EEG特征)。
- 臨床醫學
用于分析癫痫、肌肉痙攣等疾病的神經電生理機制。
發音與詞性
- 發音:英式 /ɑːftədɪst'ʃɑːdʒ/,美式 /ɑːftədɪst'ʃɑːrdʒ/。
- 詞性:名詞,不可數。
補充說明
- 與普通“discharge”的區别:
基礎詞“discharge”含義廣泛,可表示“排放液體”“解雇”“履行義務”等(如-8的用法),但“afterdischarge”僅用于描述特定生理現象。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神經電活動的具體機制,建議參考專業醫學文獻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