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gyptopithecus是什麼意思,Aegyptopithecu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古生] 埃及猿
專業解析
埃及猿(Aegyptopithecus) 是一種已滅絕的早期靈長類動物,屬于原上猿科(Propliopithecidae)。它是研究靈長類演化,特别是類人猿(包括猿類和人類)起源的關鍵化石物種。其詳細含義和科學意義如下:
-
命名與發現地:
- “Aegyptopithecus” 源自希臘語和拉丁語,意為“埃及的猿”(Aegypto- 指埃及,-pithecus 指猿)。這個名字直接反映了其化石的發現地點——埃及。
- 其化石主要發現于埃及開羅西南約60英裡處的法尤姆地區(Fayum Depression)的漸新世(約3800萬至3000萬年前)地層中。
-
形态特征與分類地位:
- 埃及猿體型與現代的吼猴或卷尾猴大小相近,體重估計在6至7公斤左右。
- 它具有混合特征:既有類似猴類的特征(如相對較長的吻部、較小的腦容量),也具備一些早期猿類的關鍵特征(如臼齒上開始出現的Y-5齒型模式,這是現代猿類和人類的典型特征)。
- 其眼睛位于頭部前方,表明已發展出立體視覺。四肢骨骼結構顯示它適應樹栖生活,可能主要以四足行走方式在樹枝間移動,但也可能具備一定的懸吊能力。
- 基于這些特征,埃及猿被普遍認為是早期狹鼻小目(Catarrhini,即舊世界猴、猿類和人類的共同祖先類群)的代表,處于舊世界猴分支與猿類(人猿總科)分支分化之前的節點位置,或非常接近這個分化點。
-
科學意義:
- 關鍵過渡化石:埃及猿是連接更原始的靈長類(如始新世的北狐猴)與後來更特化的猿類和舊世界猴之間的重要環節。它提供了關于類人猿(猿和人)譜系早期演化階段的關鍵證據。
- 非洲起源的證據:其發現地為非洲,支持了類人猿(包括人類)起源于非洲的理論。
- 理解早期靈長類適應:埃及猿的化石有助于科學家了解早期高等靈長類的生态環境(熱帶森林)、食性(可能以水果為主)和行為模式(樹栖生活)。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 佛羅裡達自然曆史博物館 - 古生物學:提供了關于埃及猿的基本信息、發現地及其在靈長類演化樹中的位置概述。
- 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包含對埃及猿的詳細描述,包括其解剖特征、生活習性和科學重要性。
- 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 - 人類起源項目:在探讨人類起源的背景中提及埃及猿作為早期類人猿祖先代表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資料
Aegyptopithecus(埃及猿)是一種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分類
Aegyptopithecus屬于早期靈長類,是類人猿超科(Hominoidea)的成員之一。其名稱源自希臘語,意為“埃及的猿”,因化石首次在埃及發現而得名。
2.生存時期與化石發現
- 生存年代:約3800萬年前至2800萬年前(不同研究存在差異,部分資料顯示為2600萬-2800萬年前)。
- 化石分布:主要發現于埃及的法尤姆地區,是非洲古猿的重要代表。
3.形态特征與習性
- 體型與結構:體型較小,腦容量較低,兼具猴類和類人猿的特征。牙齒結構表明其以果實為主食。
- 運動方式:四肢行走,適應樹栖生活,屬于攀樹猿類,可能尚未發展出直立行走能力。
4.進化意義
Aegyptopithecus被認為是人類和現代非洲猿類(如黑猩猩、大猩猩)的共同祖先之一。其化石為研究靈長類向類人猿演化的過渡階段提供了關鍵證據。
5.研究争議
部分研究對其分類和年代存在争議,例如生存年代的不同推斷可能源于化石樣本差異或地層測定方法更新。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類學細節或具體化石标本,可參考古生物學領域的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