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ddressing mode是什麼意思,addressing mod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選址方式;[計] 尋址方式

  • 例句

  • Line 18 in Listing 2 illustrates the memory indirect addressing mode.

    清單2中的第18行演示内存直接尋址模式。

  • The addressing mode has its own set of implications as discussed here.

    地址模式有自己的一套含義。

  • The scan and addressing mode were discussed, and their driving circuits were designed.

    經典的掃描方式,方便點擊和解決所有問題。

  • The most obvious addressing mode for accessing main memory is called direct addressing mode.

    訪問主存最顯而易見的尋址模式稱為直接尋址模式。

  • The indexed addressing mode makes the most sense as a way to access array elements for global variables.

    索引尋址模式 對于全局變量訪問數組元素來說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

  •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彙編語言中,尋址模式(Addressing Mode) 是指中央處理器(CPU)在執行指令時,确定操作數(Operand)物理位置或實際值的方法。操作數是指令要處理的數據。不同的尋址模式決定了CPU如何解釋指令中的地址字段,從而找到或計算出操作數的有效地址(Effective Address)。

    尋址模式是CPU指令集架構(ISA)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編程的靈活性、指令的效率和代碼的密度。

    以下是幾種常見且重要的尋址模式及其詳細解釋:

    1. 立即尋址(Immediate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直接包含在指令本身中。指令的操作碼後面緊跟着的就是實際的操作數值。
      • 特點: 執行速度快(無需訪問内存取操作數),但操作數值的大小受到指令長度的限制。常用于給寄存器賦常量值。
      • 示例指令: MOV AX, 5 (将立即數5移動到AX寄存器)。
      • 來源參考: 計算機體系結構基礎教材,如《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2. 寄存器尋址(Register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位于CPU内部的某個通用寄存器中。指令指定寄存器的名稱。
      • 特點: 執行速度最快(直接在CPU内部訪問數據),操作數數量有限(受限于寄存器數量)。
      • 示例指令: ADD BX, CX (将寄存器CX中的值加到寄存器BX中)。
      • 來源參考: 處理器架構手冊,如Intel或ARM官方文檔。
    3. 直接尋址(Direct Addressing) / 絕對尋址(Absolute Addressing):

      • 含義: 指令中直接給出操作數所在内存單元的完整地址。
      • 特點: 簡單直接,但地址字段較長,且如果程式被重定位(加載到内存的不同位置),地址可能需要修改(缺乏靈活性)。
      • 示例指令: MOV AL, [0x1234] (将内存地址0x1234處的字節内容移動到AL寄存器)。
      • 來源參考: 彙編語言編程指南。
    4. 寄存器間接尋址(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 含義: 指令中指定的寄存器中存放的是操作數的内存地址,而不是操作數本身。CPU需要先讀取該寄存器的内容(即地址),然後根據這個地址去訪問内存獲取操作數。
      • 特點: 比直接尋址靈活,寄存器内容可以改變,從而訪問不同的内存位置(如數組遍曆、指針操作)。
      • 示例指令: MOV AX, [BX] (将BX寄存器所指向的内存地址處的字(word)内容移動到AX寄存器)。
      • 來源參考: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
    5. 寄存器相對尋址(Register Relative Addressing) / 基址尋址(Base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的有效地址由一個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的内容加上一個指令中給出的位移量(Displacement)或偏移量(Offset)計算得出。
      • 特點: 非常靈活,是訪問數組、結構體成員、棧幀局部變量的常用方式。基址寄存器通常指向數據結構的起始地址,偏移量指向特定元素。
      • 示例指令: MOV CX, [BX + 10] (将BX内容加10得到的地址處的字内容移動到CX寄存器)。
      • 來源參考: 操作系統原理(涉及内存管理、棧幀結構)。
    6. 變址尋址(Indexed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的有效地址由一個變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的内容加上一個基址(可能是隱含的或顯式給出的)計算得出。變址寄存器通常用于遍曆數組。
      • 特點: 與寄存器相對尋址類似,有時兩者不做嚴格區分。變址寄存器常用于循環計數。
      • 示例指令: MOV DL, [SI] (假設DS:SI指向數組,将SI指向的字節移動到DL)。
      • 來源參考: 彙編語言數據結構操作。
    7. 基址變址尋址(Based Indexed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的有效地址由一個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的内容加上一個變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的内容計算得出。
      • 特點: 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特别適合訪問二維數組或複雜數據結構。基址寄存器指向行/結構起始,變址寄存器指向列/成員偏移。
      • 示例指令: MOV AX, [BX][SI]MOV AX, [BX + SI] (将BX+SI計算出的地址處的字内容移動到AX)。
      • 來源參考: 高級彙編語言技術。
    8. 相對尋址(Relative Addressing):

      • 含義: 操作數的有效地址是當前程式計數器(PC / IP)的内容加上指令中給出的偏移量。主要用于轉移指令(跳轉、調用)。
      • 特點: 生成位置無關代碼(PIC),程式可以被加載到内存的任何位置運行。偏移量通常是相對于下一條指令地址的。
      • 示例指令: JMP SHORT Label (向前或向後跳轉到相對于當前指令的短距離标號處)。
      • 來源參考: 鍊接與加載過程、位置無關代碼原理。

    尋址模式的技術意義:

    理解各種尋址模式對于深入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編寫高效彙編代碼以及進行底層系統編程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資料

    Addressing mode(尋址模式)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處理器如何根據指令中的地址信息定位數據或下一條指令的位置。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作用

    Addressing mode是中央處理器(CPU)指令集架構的一部分,決定了指令中操作數的獲取方式。它通過不同的方法計算有效地址,從而訪問内存或寄存器中的數據,或确定程式跳轉的目标地址。

    2.常見類型

    根據應用場景和計算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3.實際應用示例

    在x86架構中,指令 MOV EAX, [EBX+8] 使用基址偏移尋址,從 EBX 寄存器值加8的地址處讀取數據。而微處理器可能通過16位或32位字尋址優化内存訪問效率。

    4.重要性

    尋址模式直接影響程式靈活性和執行效率。例如,間接尋址支持動态内存管理,而寄存器尋址能減少内存訪問次數,提升速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架構(如AMD64)的尋址方式,可參考技術文檔或處理器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