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əˌkaʊntəˈbɪləti/ 美:/'əˌkaʊntəˈbɪləti/
責任
CET4,CET6,IELTS,GRE,商務英語
n. 有義務;有責任;可說明性
I have no accountability to apologize for the mistake you made.
我沒有義務為你犯下的錯道歉。
I will assume the accountability of a father.
我會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You should take the accountability for your own actions.
你應該為自己的做法負責。
There were furious demands for greater police accountability.
人們強烈要求加強警察問責制
The government is calling for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in each department.
政府呼籲各部門負起責任。
Good management in the police cannot be divorced from accountability.
警政的良好管理離不開問責制。
We are building accountability.
我們正在塑造責任感。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透明度與問責性。
Having no accountability.
沒有任何責任心。
Brand accountability is heightened.
提高品牌的責任性。
accountability system
問責制;責任追究制度
n.|duty bound;有義務;[審計]有責任;可說明性
“問責制”(accountability)指個人或組織對其行為、決策及後果承擔解釋義務并接受監督的責任機制。這一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1)明确的責任歸屬,例如政府機構需按照《美國聯邦問責框架》定期公開政策執行效果;(2)可追溯的決策過程,如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成員國通過數據系統追蹤目标達成進度;(3)後果承擔機制,典型表現為上市公司依據《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向股東說明財務疏失的整改措施。在教育領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證實,建立教師問責體系可使學生學業表現提升28%。現代管理理論強調,有效的問責制需配合透明度建設與利益相關方參與,形成“責任-監督-改進”的閉環系統。
"Accountability" 是一個名詞,指個人或組織對其行為、決策和結果承擔解釋義務并接受相應後果的責任。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義務性
強調必須對自身行為負責的強制性要求,常見于法律、道德或職業規範中。例如:政府官員需對公共資金使用承擔問責()。
透明與回應
要求主體向利益相關者(如上級、公衆)說明行為理由,例如企業需向股東彙報財務決策的合理性。
後果承擔
包含接受獎勵或懲罰的雙向結果,如項目經理因項目失敗可能被降職,或因成功獲得晉升。
系統性機制
常通過審計、績效評估、監督制度等結構化方式實現,例如學校通過考試制度實現教師的教學質量問責。
與 "responsibility" 的區别
Responsibility 側重職責本身的執行(如完成某項任務),而 accountability 更強調對結果的正/負面影響負責(如未完成任務時需解釋原因并接受處罰)。
該詞廣泛應用于公共管理(如政府問責制)、企業管理(如董事會問責)、教育(如教師教學效果評估)等領域,體現權責對等的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