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怕。 汉 马融 《广成颂》:“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骇恫”是一个由“骇”和“恫”组成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形容因突发惊吓或巨大压力而产生的恐惧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构成与基本含义
古代文献中的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马融的《广成颂》:“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藴慉,骇恫底伏。”此处“骇恫”描述因外界刺激(如音乐、仪式)引发的内心震撼与畏惧。
使用场景
其他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文例句或不同释义,可参考《广成颂》原文及相关汉赋研究文献。
骇恫(hài dòng)是一个表示害怕、惊讶或震惊的词语,形容极度恐惧或受到巨大威胁的感觉。
骇恫的拆分部首是马(mǎ)和心(xīn),分别代表动物和心脏。骇恫共有15画。
骇恫是古代汉语词汇,起源于《晋书·明帝纪》。在繁体中,骇恫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骇恫的写法有所变化。其中,骇通常用驚取代,恫可用zhèng代替。
1. 我听到那个鬼故事后,整个人都感到骇恫不已。
2. 大地震使居民们陷入了骇恫之中。
组词:惊骇、不安、害怕。
近义词:惊惶、惊魂、恐慌。
反义词:宁静、平静、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