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动。 康濯 《代理支书》四:“生产上自己年岁大了,干不干也罢,谁知他也要鼓拨着别人发懒耍滑,磨洋工。”
"鼓拨"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鼓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ǔ bō,基本含义是挑动或唆使。该词通过"鼓"(敲击乐器)和"拨"(拨动)两个动作的叠加,引申为用言语或行为激发他人行动,常带有负面含义。
词源分解:
实际用例: 作家康濯在《代理支书》中写道:“生产上自己年岁大了,干不干也罢,谁知他也要鼓拨着别人发懒耍滑,磨洋工。”此处"鼓拨"明确指向挑动他人消极行为。
语境分析: 该词多用于描述通过言语或行为间接促使他人做出某种反应,常见于口语化表达,且通常含贬义。
如需更全面的释义或延伸用法,可查看沪江在线词典和《代理支书》原文。
《鼓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力拨动或拍打以产生声音或节奏。
《鼓拨》的部首是鼓(鼓字底部的那个部分),它的总笔画数为13。
《鼓拨》是汉语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鼓字表示乐器“鼓”,拨字表示动作“拨动”。鼓拨这个词语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指用手拨动战鼓刺激士兵的斗志。
《鼓拨》的繁体字为鼓撥。
在古代,汉字《鼓拨》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鼓字的底部用“击”字旁替代,拨字则是用手字旁替代。
1. 他用手拨动鼓面,鼓拨出激情四溢的节奏。
2. 运动员们紧张地鼓拨着奋斗的节奏,为球队加油助威。
1. 跳动:指有规律地快速移动,类似于鼓拨的动作。
2. 拍打:指用力轻快地打击,类似于鼓拨的动作。
《鼓拨》的反义词是“平稳”,表示没有起伏或节奏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