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秩的意思、官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秩的解释

(1).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荀子·王霸》:“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史记·秦本纪》:“三将至, 繆公 素服郊迎,嚮三人哭曰:‘孤以不用 百里傒 、 蹇叔 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水部郎中 许元豹 復言:‘缘 河 州县和市边穀数少,望许进献粮粟,授以官秩。’”

(2).指授予官职。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毒苦贫贱,起为奸盗,积聚货财,擅相官秩,是为不以其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盘瓠 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秩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表示官员等级与俸禄的核心概念。该词由"官"与"秩"二字构成:"官"指官职、职务,"秩"原指禾谷积聚,后引申为次序等级,二者结合特指官员的职位等级及相应待遇体系。

从制度构成来看,官秩包含两大维度:

  1. 等级制度:通过品阶、爵位等标识官员身份高低。周代实行"九命制",《周礼·春官》记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将官员分为九等。秦汉时期推行"秩石制",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有"二千石""六百石"等十六个等级。
  2. 俸禄体系:与等级对应的物质待遇。唐代实行"职田+俸料"制,《新唐书·食货志》载正一品官员岁禄七百石,职田十二顷。宋代改行"俸钱制",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月俸达三百贯。

该制度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三大特征:

在文献记载方面,《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华书局,2017)指出,官秩制度自周代至清末延续三千年,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架构的关键制度设计。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特别强调"汉制以石计秩,实为后世品级之滥觞"的制度传承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官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官职的级别与俸禄

指官员的职位等级及对应的俸禄待遇。这一含义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记载,例如:

二、授予官职的行为

指对官员的任命或职位授予。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僚体系中的职位管理,如制度规范(“齐其制度,重其官秩”)或人事任免(“遂复三人官秩”)。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


注:综合多个来源来看,“官秩”并非现代常用成语,而是古代行政制度的专称。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官秩体系,可查阅《汉书·百官公卿表》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气暴夺背羣遍地开花勃厉惭吝侧艳陈鲤庭答词电鞭订閲东南欧发摅覆核符娄俯卧赴约挂匾归乡孤音好田花灯戏慌急浑噩俭谨解文借谊劫寨济济洋洋进傩酒録拉交情临时柳叶篆龙阳卖空买空芒屣冒文谬想镆邪挐繁平澹无奇乾隐七长八短青精稻趣造善善恶恶赡私韶美似的鼠齿苋松笠夙素逃席套用田稼跳动推核突镜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