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馆的教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馆师为帝王》:“有以馆师而封王者。 北齐 后主 纬 有侍书 张景仁 ,封 建安王 。而 马敬德 先为 后主 师,已卒。 赵郡王 彦深 曰:‘何容侍书封王,而侍讲翻无封爵?’乃亦追封 敬德 为 广汉郡王 。 宋 赵普 少时亦为馆师,人称为 赵学究 ,后封 韩王 。有以馆师而为帝者。《南史》 陈霸先 ,少时尝游 义兴 ,馆於 许氏 ,后遂为帝。”
“馆师”一词是古代汉语中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学馆(古代教学场所)中的教师,主要负责知识传授或学术指导。例如清代赵翼的《陔馀丛考》中提到“馆师为帝王”,表明其身份与教育相关。
2. 历史背景与用例
3. 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代指古代教育从业者。
补充说明
部分典籍(如《南史》)提到陈霸先因曾寄居学馆而称帝,侧面反映“馆师”与古代士人阶层的关联。
馆师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馆”和“师”两个部分组成。
根据部首划分,馆师的部首分别是“鍵”和“帚”。它的总笔画数为17,其中“馆”的笔画数为11,“师”的笔画数为6。
“馆师”是一个古代的官职称号,指的是管理馆藏文物的专门人员。他们负责馆内文物的收藏、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
繁体字“館師”与简体字“馆师”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古代汉字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关于馆师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具体需要进一步考证。
1. 馆师精心管理着馆中珍贵的文物。
2. 这位馆师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是一位真正的行家。
馆师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语形成新的词汇,例如: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馆师等。
与馆师意义相关的近义词包括:馆长、馆长助理、馆务员等。
馆师的反义词可以是非专业人员、自学成才者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