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善言辞,沉默少言。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程君友》:“人质鄙朴,而性慈仁,行见禽兽,常下道迴避,不欲惊之,寡訥,少与人交言。”
“寡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ǎ nè,常用于形容人不善言辞、沉默少言的性格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扩展学习,可参考宋代笔记《茅亭客话》等古籍。
寡讷是一个汉字词语,既可用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名词。形容一个人性格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也可以指有着这样特点的人。
寡讷的拆分部首:寸 + 讠。寸是左右骨椎向内弯曲的图形,代表身体的骨架;讠是讲说的意思,代表语言的活动。寡讷的拆分后的笔画数为十三画。
寡讷一词的来源:寡讷最早出现在《周星驰中国席梦思憨厚纯朴的一生》一书中,是中国当代作家周星驰创造的。周星驰通过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性格寡言少语的人。
寡讷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寡訥」。
在古时候,寡讷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据史书记载,寡讷在西汉时期的写法为「寡訥」,其意思与现代的寡讷相同。在唐代,寡讷的写法为「減黠」,但其意思与现代的寡讷有所不同,强调了聪明才智的减退。
例句:
1. 他性格寡讷,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2. 那个寡讷的学生在班上不太受欢迎。
组词:寡言少语、寡言寡语、讷口少言。
近义词:沉默寡言、缄默寡言、寡言无语。
反义词:健谈、健言、善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