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矱的意思、规矱的详细解释
规矱的解释
亦作“ 规彠 ”。规矩;法度。《新唐书·赵隐传》:“ 光逢 尤规矱自持,以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寝兴避弹射,周折準规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西厢》主韵度风神, 太白 之诗也;《琵琶》主名理伦教, 少陵 之作也。《西厢》本 金 元 世习;而《琵琶》特创规矱,无古无今,似尤难。” 明 李东阳 《进士题名记》:“若国监之题,则以天下英才类聚业习之地,示之规彠,导之轨辙,俾有所接乎耳目,而感之乎心。”
词语分解
- 规的解释 规 (規) ī 画圆等的仪器:圆规。两脚规。 法则,章程,标准:规则。法规。常规。清规戒律。 格局,范围:规模。 相劝:规尽力。规谏。规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规勉。 谋划:规划。规
- 矱的解释 矱 ē 尺度。 笔画数:; 部首:矢;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规矱”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规矱”指规矩、法度,多用于书面或古代文献中,强调对行为、规范的约束。其中:
- “规”:本义为画圆的工具(圆规),引申为法则、标准、典范(如“法规”“常规”),也有劝诫、谋划等动词用法(如“规劝”“规划”)。
- “矱”(yuē):古代测量圆形的工具,与“规”组合后强化了“标准、准则”的抽象含义。
二、用法与文献例证
-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 《新唐书·赵隐传》:“光逢尤规矱自持”,意为坚守法度。
- 元代马祖常《都门一百韵》:“周折準规彠”,指行事符合规范。
- 明代胡应麟评《琵琶记》“特创规矱”,指该作品在伦理教化上树立了新的典范。
-
词性特点:
- 作名词时,多指成文的制度或约定俗成的准则。
- 作动词时,可引申为“以法度约束”或“树立典范”。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古典文学研究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规范”“准则”等更通用的词汇。如需深入考据,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