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道,捷径。《新唐书·康承训传》:“比暮, 勛 至,捕覘者,知其谋,即蕝偶人,剚虚帜,而诡路袭 苻离 。”
“诡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指“间道”或“捷径”,即隐蔽的小路或近道。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出其不意的路径选择。
出处与引证
源自《新唐书·康承训传》:“比暮,勛至,捕覘者,知其谋,即蕝偶人,剚虚帜,而诡路袭苻离。”此处“诡路”指通过隐蔽路线突袭敌方。
字义拆分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汇,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近义与关联
近义词可对应“捷径”“暗道”,反义词则为“大道”“通途”。其核心含义强调路径的非公开性或策略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汉语词典类工具书。
诡路指的是狡猾、阴险的手段或方法。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诡路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路径”,分别对应“言”和“辶”。诡路的总体笔画数为8。
诡路来源于古代的文献和文化,通过演变和使用产生了现代意义。
诡路的繁体字为「詭路」。
在古时候,诡路用的是古文字形「诡道」。
1. 他总是采用一些诡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这个骗子利用诡路骗取了许多人的财物。
诡计、诡术、诡谋。
奸诈、狡猾、心机。
正直、诚实、真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