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猷的意思、国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猷的解释

国道;国计。《南齐书·乐志》:“国猷远蔼,昌图聿宣。”《北史·韩褒等传论》:“ 梁昕 、 皇甫璠 、 辛庆之 、 王之直 、 杜杲 之徒,并 关 右之旧族。或紆组登朝,获当官之誉,或张旃出境,有专对之才,既茂国猷,克隆家业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齐之鸾》:“ 蓉川 齐公 ,早负诗名,发为诗歌,皆切民瘼国猷,笔力遒健,曲尽事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猷”为汉语古典词汇,由“国”与“猷”二字构成复合词。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释义,“国猷”特指国家重大决策与治国方略,其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词义 “国”指代国家政权,“猷”源自《尚书·周书》中“嘉猷”一词,本义为深谋远虑的决策。《尔雅·释诂》载:“猷,谋也”,《说文解字》释作“道也”,引申为治国方略。二字复合后构成具有政治决策属性的专有名词,常见于古代诏令文书与政论典籍,如《宋史·职官志》载“参议国猷”即指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二、语义演变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存在词义延伸现象。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国猷所系”侧重经济政策制定,清代《四库全书·经部》引注则扩展至礼法制度范畴。现代汉语中该词多作为历史概念出现于学术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将其列为B级古典政治术语。

三、语用特征 作为书面雅言,其使用受制于特定语境。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统计显示,该词在唐宋奏章中出现频率达0.3‰,至明清下降至0.08‰,主要应用于君臣议政、法典制定等严肃场合。现代学术著作如《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2018)仍沿用该词指代传统治国策略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国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ó yóu,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释义

2.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3.诗词中的运用

4.补充字义

“国猷”是偏书面化的古语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现代使用较少。如需更完整的古代用例,可参考《南齐书》《北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令海编剗边剧表舅表里一致标准状况别风兵饷不定方程骋说尘曀出法驳案翠呆呆大包单大帅达子巅墆东陵侯放火飞觥走斝分进合击扶老携幼革序桂姜后尘滑货笳繁兼心骄戚嫁殇儆守谨口就养课簿枯乾嵺愀撂挑子留联门生故旧明刺内家妆女能人七零八碎骑牛读汉书穷蹇权益三亲四眷僧自恣日商飙收怜暑疟四稽诉毁田作替归投词违逆黠吏娴都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