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选·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李善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后因以“郭隗金”为以重金礼聘贤士之典。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臺前 郭隗 金。”
“郭隗金”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与礼聘贤士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典故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文选·鲍照〈放歌行〉》中的诗句:“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李善注引《上谷郡图经》记载:“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背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揽贤才,听从谋士郭隗建议,筑黄金台并置千金于台上,以此吸引天下能人志士。
本义与引申义
用法与示例
“郭隗金”浓缩了古代君主礼贤下士的智慧,既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承载了重视人才的文化价值观。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文选》及《上谷郡图经》原文。
《郭隗金》是描述古代一位姓郭名隗的人物以及相关的黄金故事的成语。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物极其珍贵、美好而值得珍藏。
《郭隗金》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郭、隗、金。其中郭的部首是阜,隗的部首是阝,金的部首是钅。郭隗金的总笔画数为28。
《郭隗金》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典故。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郭隗拒绝了晋国的贿赂,并将贿赂的黄金投入大海。这引发了一系列传说,表示了郭隗忠诚正直的品质。
《郭隗金》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为「郭隗金」。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郭隗金》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的意义和形状应保持相似。
1. 这把古剑是家传之宝,堪称郭隗金。
2. 他是珍贵的友谊,就像一块郭隗金。
3. 他的忠诚和正直堪比郭隗金。
与《郭隗金》有关的组词有:郭隗、黄金、珍藏等。
与《郭隗金》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瑰宝、无价之宝、难得之物等。
与《郭隗金》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琐碎之物、不值一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