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目成诵的意思、过目成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目成诵的解释

[be able to recite sth. after reading it over once] 只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看《三国演义》,我发现其中有一个过目成诵的能人,那就是张松。他把 曹操写的《孟德新书》看过一遍,就能够背诵出来

详细解释

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五灯会元·临济宗·归宗正贤禅师》:“游 成都 ,依 大慈 秀公 习经论,凡典籍过目成诵,义亦颇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 钱辛楣 先生 大昕 , 江南 嘉定 人。中甲戌进士。幼聪敏,过目成诵。”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她小时候很聪明,记性很好,过目成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过目成诵”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拼音为guò mù chéng sòng,意为“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一致提及,如《汉典》和《宋史》。

  2. 出处与典故
    成语的出处有两种说法:

    • 最早可追溯至《晋书·苻融载记》中的“耳闻则诵,过目不忘”;
    • 《宋史·刘恕传》记载刘恕“书过目即成诵”,进一步强化了此词的经典性。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五行并下;
    • 反义词:熟视无睹,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或缺乏观察力。
  4. 用法与语体
    该成语为连动式结构,通常作谓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境。与“过目不忘”相比,“过目成诵”更侧重对文字材料的快速记忆能力。

  5. 经典例句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形容:“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 《三国演义》中张松背诵《孟德新书》的故事也常被引用为典型示例。

如需更全面的出处或例句,可查阅《晋书》《宋史》等历史文献,或参考《汉语成语大全》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过目成诵

《过目成诵》是指将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只看一遍就能完全背诵下来。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能够迅速掌握并记住所读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过目成诵》可以拆分为“辶(辵)”、“一”、“言”、“讠”、“页”和“忄”等多个部首。总共包含16个笔画。

来源

《过目成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是庄子用来形容自己和叔子在读书上的过人能力。他们能够迅速读懂和背诵经书,达到过目成诵的程度。

繁体

繁体字中的《过目成诵》为《過目成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過目成誦》。

例句

小明读书很快,他能够过目成诵,所以在考试中总能取得好成绩。

组词

过目不忘、成为一体、诵读、过目不语。

近义词

瞬间背诵、一学即会。

反义词

记忆短暂、困难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