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钩戟。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
(2).犹株连,牵连。《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徐石麟》:“以断鍊为能事,以鉤棘为精神,非復上皇慎狱之本意矣。”
(3).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明史·文苑传序》:“ 永 宣 以还,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鉤棘。”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紕繆者,以为姗笑。” 高凤谦 《论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长。”参见“ 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大野多鉤棘,长天列战云。”
“钩棘”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古代兵器
指“钩戟”,一种类似长矛的武器,刃部下方有横向弯曲的铁钩,用于战场。如《史记》提到“钩戟长铩”,裴骃集解描述其形制。
株连牵连
引申为案件或政治事件中的连带责任,含贬义。例如《金史》记载酷吏“钩棘傅会”制造冤狱,清代陈田也以此批评司法严酷。
文字艰涩
形容文章晦涩难懂,与“钩章棘句”相关。南朝谢灵运《撰征赋》序中“钩棘未曜”即用此意。
植物特征
指带刺的草类植物,如荆棘。部分词典直接解释为“刺人的草”。
比喻性用法(较少见)
个别非权威来源将其引申为“复杂困难的事物”,但此用法未见于经典文献,可能为现代扩展。
注意:前四项释义均有古籍或权威词典支撑,第五项需谨慎使用。若需具体例证,可查阅《史记》《金史》或谢灵运文集原文。
钩棘是一个形容词,意指具有钩子和尖锐刺的。它可以形容某些物体的特征或某种行为的特征。
钩棘的部首是钩字旁(钅),其拆解出的两个部分分别是钩字底(钅)和十字(十)。根据笔画数来算,钩棘总共有12画。
钩棘来源于古汉语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繁体字的写法为鈎棘。
在古时候,钩棘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是以鈎代替现代的钩写法。
1. 荆棘丛生的山路让人步行困难。
2. 他的话里总是带着钩棘,让人很不舒服。
1. 钩心斗角(形容人际关系复杂,互相勾心斗角)
2. 棘手问题(指难解决的问题,类似于困境或难题)
1. 锐利
2. 尖刻
1. 平滑
2. 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