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制工本。《元史·食货志一》:“凡钞之昏烂者, 至元 二年,委官就交钞库,以新钞倒换,除工墨三十文。三年减为二十文。”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配成五对为官本,工墨三分任倒除。”
“工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区分:
一、历史经济术语(主要含义) 指元代纸币流通中的印制工本费用,具体指旧钞更换新钞时收取的手续费。例如:
二、文学比喻用法(次要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比喻文人的创作态度,由“工”(勤奋)和“墨”(书写)组合而成,形容文人专注创作的精神。不过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
提示:若需研究古代经济制度,建议以《元史》等史料记载为准;若涉及文学比喻,需注意语境区分。
工墨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制作和制造墨水。工墨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工”和“墨”。工墨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土。根据笔画的计数,工墨总共有12画。
工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人们用墨来书写和绘画。为了制作墨水,人们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制造过程,比如磨研墨块、加入水等等。因此,工墨这个词就形成了。
在繁体字中,工墨的写法为「工墨」,没有变化。在繁体字地区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仍然使用这个词来描述制作墨水的过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工墨的外形可能略有不同。一些古代文献和碑刻上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然而,总体来说,工墨的写法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 他喜欢使用自制的工墨书写字画。
2. 这个店铺出售各种工墨和文房四宝。
1. 制墨:制作墨水的过程。
2. 墨水:由墨块磨研加水制成的液体。
制墨和工艺墨可以作为工墨的近义词,它们都指涉着制作墨水的过程。
纸和笔可以作为工墨的反义词,它们指的是墨水被用来书写和绘画的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