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蝗类的总名。一说,蝗子。《尔雅·释虫》:“蛗螽,蠜。” 郭璞 注:“《诗》曰:‘趯趯阜螽。’” 邢昺 疏:“蛗螽,一名蠜。 李巡 曰:‘蝗子也。’” 郝懿行 义疏:“蛗螽,蠜者,蛗螽名蠜。《诗》作‘阜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蛗螽》:“此有数种,蛗螽总名也。 江 东呼为蚱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蛗螽》:“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螽斯而细长者曰蟿螽。”
蛗螽(拼音:fù zhōng)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蛗螽泛指蝗虫类昆虫,属于古代对蝗虫的统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
不同说法
部分文献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蛗螽特指蝗虫的幼虫(即“蝗子”),而非成虫。这一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时期或地域的用词习惯。
该词注音为ㄈㄨˋ ㄓㄨㄥ,常见于传统字典或百科类工具书,实际使用场景较为有限。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语境,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蛗螽(fú zhōng)是一个中文词汇,表示一种昆虫,即蝗虫。它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蝱科的一种昆虫。
蛗螽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虫(chóng)和仲(zhòng)。其中,“虫”为象形字,表示昆虫类;“仲”为声旁,起辅助作用。
在拆分方面,蛗螽共有七个笔画。
在繁体字中,蛗螽被写作「蝮蟲」。
在古代,蛗螽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它以象形字的形式出现,虫也写作「虍」,仲写作「中」。整体结构更复杂,比现代简化了许多。
1. 农田里的蛗螽害虫使庄稼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 游客们听到了蛗螽阵阵鸣叫声,露出惊讶的表情。
- 蛗螽虫:表示指蛗螽的幼虫阶段。
- 蛗螽群:表示指蛗螽的集体出没的场景。
- 蝗虫:表示指同属于昆虫纲的蝗蝱科昆虫。
- 蝗蠖:与蛗螽一样,也是指一种蝗虫。
由于蛗螽是昆虫的一种,可以以「植物」作为反义词,表示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对立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