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出《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梗泛”指漂泊无定。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恓惶劳梗泛,悽断倦蓬飘。”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经年梗泛判游踪,一笑惊从意外逢。”
“梗泛”是一个源自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漂泊无定”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典故来源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的寓言:土偶(泥土人偶)与桃梗(桃木人偶)对话,桃梗被雨水冲走后漂泊无定。后以“梗泛”比喻漂泊无依的状态。
核心含义
指人或事物像桃梗一样随波逐流,居无定所,常用于形容流离失所或人生动荡的境遇。
文学应用
多见于古代诗文,如唐代骆宾王《晚泊河曲》中“恓惶劳梗泛”,清代黄景仁《送容甫归里》中“经年梗泛判游踪”,均借“梗泛”表达漂泊之苦。
部分解释(如)误将其理解为“广泛传播”,实为混淆了“梗”字的多义性。需结合典故及历代用例,明确其本义为“漂泊”。
如需进一步了解《战国策》原文或诗句引用,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梗泛》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描述事物茂盛或泛滥的状态。
《梗泛》这个词由“木”和“泛”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木”代表了木材或植物,而“泛”代表了泛滥或普遍。
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梗泛》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创造。它常常用于形容大量的梗(即网络迷因)在社交媒体或网络社区中广泛传播。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为《梗泛》。
尽管《梗泛》这个词的具体来源不明确,但该汉字可以拆分成独立的“木”和“泛”两个字。在古代汉字中,这两个字的写法如下:
以下是几个使用《梗泛》这个词的例句:
以《梗泛》为组合词的例子如下:
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上就是关于《梗泛》这个词的解释、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