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服珥的意思、服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服珥的解释

衣服和佩饰。 宋 刘克庄 《灯夕二首呈刘帅》诗之一:“士女如云服珥鲜,暂陪猎较亦欣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粗婢得封》:“太后乃命召 郭氏 入,以其貌寝衣敝,特为妆饰,服珥甚华,因尽以赐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服珥"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及古代文化背景两方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

  1. "服":甲骨文作"",《说文解字》释为"用也",本义指执事、服役,后引申指服饰穿戴。《礼记·内则》郑玄注:"服,整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特指符合礼仪规范的正式着装。
  2. "珥":《说文·玉部》解作"瑱也",即耳饰,特指珠玉类耳坠。段玉裁注:"珥者,耳饰也,古谓之瑱,汉谓之珥"(来源:《说文解字注》)。

二、文化语义 组合词"服珥"见于古代文献,专指贵族妇女在重要礼仪场合的全套服饰与耳饰。《周礼·天官·追师》记载:"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郑玄注云:"衡维持冠者,笄贯发者,服珥备矣"(来源:《十三经注疏》),印证其作为礼仪服饰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典章制度 在礼制体系中,"服珥"具有明确的等级标识功能。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代命妇"一品翟九等,服珥以玉;二品翟八等,服珥以金"(来源:《全唐文》),通过材质差异体现身份等差,成为古代服饰制度的重要物化载体。

四、文学意象 唐宋诗词中常见以"服珥"代指贵族女性,如李商隐《寿安公主出降》"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中"宝珥麒麟饰"的描写(来源:《李商隐诗歌集解》),通过服饰细节构建人物形象。

网络扩展解释

“服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ěr,主要指衣服和佩饰,多用于描述人物的衣着装扮。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示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服”指衣裳、穿戴之物,“珥”原指珠玉耳饰,引申为佩饰。合称“服珥”即代指整体的服饰与装饰品,常形容华美的衣着搭配。

  2. 语境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或历史记载中,用于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或士人)的装扮。例如:

    • 宋代刘克庄《灯夕二首呈刘帅》诗:“士女如云服珥鲜,暂陪猎较亦欣然。”
      此句以“服珥鲜”形容士女服饰的华丽鲜明。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特为妆饰,服珥甚华。”
      描述太后赐予郭氏华美服饰的场景。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灯夕二首呈刘帅》及《野获编》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变悟标干婢作夫人不龚丑名摧坚大舅大少调阳夺得多儹读书三余发凡分机伏灵故巢诡间贵重故闾汗牛充栋揽秀敛避亮铮铮敛局詈诘龙雀乱法鸾声明盲闽侥峚山摩娑虐威拟古平道品俗前排潜窃阳剽期瓜毬寒犬服散卓杀字舍本从末视成十二宫史氏史佐书意私授托养外治无可比伦诬讪无思无虑五言律诗详玩贤桀遐瞩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