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富春山的意思、富春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富春山的解释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富春山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重要地理与文化名山,具体指富春江畔的山脉,尤以桐庐段为核心区域。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地理释义

富春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属天目山余脉,沿富春江呈带状分布。主峰在桐庐县境内,海拔约700米,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著称(《与朱元思书》)。其地理范围涵盖今桐庐、富阳两区县,是富春江山水景观的主体构成部分。


二、历史渊源

  1. 东汉高士隐居地

    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载,严光(字子陵)拒汉光武帝刘秀之聘,隐居富春山耕钓,今存“严子陵钓台”遗址,成为隐逸文化象征。

  2. 六朝文人咏颂对象

    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首次以文学形式描绘富春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景致,奠定其文化意象。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隐逸精神符号

    因严子陵事迹,富春山被赋予“淡泊名利”的象征,历代文人如范仲淹(建严先生祠堂)、苏轼(题诗钓台)均以此抒怀。

  2. 艺术创作母题

    元代黄公望绘《富春山居图》,以桐庐富春山为蓝本,将实景升华为山水美学典范,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


四、现代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1. 《辞海》(第七版)“富春山”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地名大辞典》“富春山”释义,商务印书馆。
  3. 浙江省文物局官网:严子陵钓台遗址保护规划。
  4. 国务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国发〔1982〕136号)。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网页链接,以上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及官方机构。实际撰写时可补充具体网址(如浙江省政府文旅厅页面、中国国家地理数据库等)。

网络扩展解释

富春山的含义可从地理实体和文学意象两个角度解释:

一、地理实体

  1. 核心位置
    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西南部,前临富春江,又名严陵山。因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在此隐居垂钓,其钓台遗址被称为严陵濑,山腰处有东西二钓台,东台为严子陵钓台,西台为南宋谢翱悼念文天祥处。

  2. 延伸范围
    部分资料指出,“富春山”广义上可泛指富春江两岸的连绵群山,并非特指单一山峰。

二、文学意象
该名称因宋代苏轼《富春山居图》而成为文化符号,象征富饶秀美的山水景观,寄托人们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元代黄公望的同名画作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

补充说明
富春山与富春江共同构成“富春山水”景观带,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兼具历史遗迹(如严子陵钓台)与自然风光。

别人正在浏览...

包笼宝字鞭警摽格标寄不得志财气沧浪亭餐芝策踵惩示城头子路出手得卢代斵大窠倒计时灯黑登讲丁夫陡直肥饶肥事粉丝攻斗观者成堵瞽夫规度贵炁河阴坏山幻师静修据鞍读书儁声狂笑搂处论婚毛森骨立目瞪口结内书生内蕴匿瑕潜隳且使起稼散文诗三相四线制山珍海味少壮派私田素风素魄陶易剔犀頽纲慰藉萎蕤闲介谢柬写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