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尾诺。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知君满篋前朝事,凤诺龙奴借与窥。”按,此指国家史馆内所藏的御批奏疏。
“凤诺”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古代文献中的特定表达,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凤诺”即“凤尾诺”,指古代帝王或高官的御批奏疏,尤指保存在国家史馆中的文献。该词由“凤”(象征祥瑞的神鸟)和“诺”(承诺、批复)组合而成,结构为半包围(凤)+ 左右(诺)。
历史背景与出处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中写道:“知君满篋前朝事,凤诺龙奴借与窥”,此处“凤诺”特指史馆收藏的御批文件。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对官方文书的美称,以“凤”喻尊贵,“诺”指批复。
延伸关联
总结来看,“凤诺”是一个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诗文注解。
《凤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凤凰为你传递的讯息或祝福。凤凰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运,而诺言代表着承诺和约定。因此,《凤诺》这个词可理解为凤凰之许下的承诺或祝福。
《凤诺》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女、立,其中女是凤的部首,立是诺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凤诺》这个词源于古代文献和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凤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描述为一种美丽、神奇的鸟类,代表着繁荣、和谐和幸福。而诺言则是人们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形式,是承诺和约定的表达。因此,将凤凰与诺言相结合,形成了《凤诺》这个词。
《凤诺》的繁体写法为「鳳諾」。繁体字与简体字在字形上有所差异,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凤字在古代写作「鳳」,诺字写作「訥」。因此,《凤诺》在古代写作「鳳訥」。
1. 他对她的爱情誓言就像是一只凤诺,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2. 这幅画以凤诺为主题,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未来。
凤凰、凤舞、凤栖、凤台、凤翼、诺言、诺诺、诺人
凤舞、凤栖、凤翼、凤台
凰忘、诺破、诺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