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称“同步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该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飞经相同地方的上空。同步轨道中使用最多的是倾角为零的对地静止轨道,故有时也将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称为“静止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的人造卫星。其核心特征在于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这使得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某一固定点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也被称为地球静止卫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轨道特性
地球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正上方、高度约为35,786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在此高度上,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恒星日,实现与地球自转的同步性。轨道倾角为0度,偏心率接近0。
相对静止性
这是地球同步卫星(特指地球静止卫星)最显著的应用特征。从地球赤道上的观察者看去,卫星仿佛始终悬挂在天空中的固定位置。这种特性使其成为通信(如电视广播、卫星电话)、气象监测(如气象云图连续观测)和导航增强等领域的理想平台。
技术原理
卫星达到同步轨道所需的高度可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精确计算。其轨道周期 ( T ) 与轨道半长轴 ( a ) 的关系满足: $$ frac{T}{a} = frac{4pi}{GM} $$ 其中 ( G ) 为万有引力常数,( M ) 为地球质量。代入地球自转周期 ( T = 86164 ) 秒(恒星日),即可计算出轨道半径(地球中心至卫星的距离),减去地球赤道半径后得到约35,786公里的轨道高度。
权威参考来源: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约23小时56分4秒),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一致。以下是详细解释:
轨道特性
卫星轨道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高度约36,000公里,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若轨道倾角为0°,则称为地球静止卫星,从地面观察呈静止状态。
分类
物理参数
轨道半径约为42,164公里(含地球半径),绕行速度约3.1公里/秒。
轨道周期公式:
$$
T = 2pi sqrt{frac{r}{GM}}
$$
其中( r )为轨道半径,( G )为引力常数,( M )为地球质量。
必要条件
卫星必须位于赤道上空,否则无法保持与地球相对静止。
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卫星示例(如辛康2号、风云四号),可参考来源。
百六秉赋捕搏采拔彩丝系虎诚笃齿错雠覆鹑衣鹄面胆薪对於反老还童封火砖墙风媚规虑函宇合作化花颣皇王家常饭佳搆静丽静神槿阑金器久旱逢甘雨开治裂口灵鲛六根清浄龙奥楼庭緑头签满番汗棉铃虫暮去朝来南面称尊南夷农闲沤泄炮格撇罢平易近人扑扑跂喙清湍儒训圣先石言説称戍堡速鬭逃官淘洗狪犬驼峯围墙梧岸闲的鰕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