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国的意思、鼎国的详细解释
鼎国的解释
(1).指朝廷重臣。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况乃鼎国,资涤资匡。临朝阐命,遏昏立纲。”
(2).鼎立的三个国家。 元 杨维桢 《题钱选画长江万里图》诗:“东风一信 江 上发,从此鼎国 曹 孙 刘 。”
词语分解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专业解析
“鼎国”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
指强盛、显赫的国家;大国。
- 核心释义: “鼎”在古代象征权力、显赫和盛大(如“问鼎中原”、“一言九鼎”)。因此,“鼎国”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像鼎一样显赫、重要的国家”,引申指国力强盛、地位尊崇的大国。
- 文献佐证: 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例如,在《汉书·贾谊传》中,贾谊上疏陈政事时提到:“天子春秋鼎盛”,虽然此处“鼎盛”形容天子年富力强,但“鼎”字所蕴含的“盛大、强盛”之意与“鼎国”相通。后世常以此义比喻国力处于巅峰状态的国家。
-
指姓鼎的国家(姓氏来源)。
- 核心释义: “鼎”也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因此,“鼎国”在特定语境下,可以指代以“鼎”为姓氏的国家或族群。但这层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更多是作为姓氏考据的线索。
- 姓氏溯源: 关于鼎姓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源自古代官职名或器物名(如掌鼎之官),后以官为氏或以物为氏;另一种说法可能与少数民族姓氏汉化有关。这需要更具体的谱牒学或姓氏学研究佐证。
“鼎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保留的是其第一层含义,即形容国力强盛、地位显赫的国家。它带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和历史感,常用于形容古代或特定语境下的强大国家。其第二层含义(姓氏国)在现代已基本不用。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鼎”字的丰富含义(包括象征显赫、盛大)有详细收录,为“鼎国”的第一层释义提供了核心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侧重收录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和义项,有助于确认“鼎国”的古语用法及其与“鼎”字象征意义的关联。
- 《汉书·贾谊传》: 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天子春秋鼎盛”的表述是理解“鼎”字蕴含“盛大、强盛”之意的经典例证,间接支持了“鼎国”形容强盛国家的释义。
- 《中国姓氏大辞典》(袁义达主编): 对于姓氏“鼎”的来源和分布有专业考据,为“鼎国”第二层含义(姓氏国)提供了姓氏学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鼎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国家繁荣昌盛
“鼎国”最核心的含义源自古代文化意象,指代国力强盛、疆域稳定的国家。
- 文化象征:鼎是古代祭祀用的三足青铜器,象征权力与正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以“鼎”比喻国家根基,衍生出“鼎国”一词,强调政权稳固与繁荣。
- 现代寓意:在姓名学中,“鼎”代表显赫与重大贡献,“国”则体现治国抱负,组合后寄托对国家或个人成就的期许。
二、朝廷重臣
在历史文献中,“鼎国”也指位高权重的朝臣。
- 典籍例证:南朝梁江淹在《齐太祖高皇帝诔》中写道“况乃鼎国,资涤资匡”,此处“鼎国”即指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大臣。
三、鼎立的三国
部分文学作品用“鼎国”描述三方势力并立的局面,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
- 诗句引用:元代杨维桢在《题钱选画长江万里图》中提及“从此鼎国曹孙刘”,直接以“鼎国”指代三国鼎立的状态。
补充说明
- 现代用法:在小说或网络语境中,“鼎国”可能被虚构为特定国家名称(如“龙鼎国”),属于文学创作范畴。
- 注意区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避免混淆历史典故与文学引申。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木耳半日制学校襃女鼻凹糖不偶茶具痴抹糊词说存拯垫子丁村人东土法顿舟二十一史费捐丰懿汾曲告绝锢滞坏灭讙传黄院子回睠火铅讲劝简率见王骄肆经济之才芰制看乐子乱国民豪摩荡募原曩代南夏黏结拧转贫虚破觚斫雕千里骨倾襟清善雀蒙若士丧仪三品院骚虐栅钥声气摄息诗场首露踏博晩点污迹五题狎敌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