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宫。《庄子·知北游》:“反於帝宫,见 黄帝 而问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排帝宫与 罗囿 兮,升 县圃 以眩灭。” 王逸 注:“言遂排开天帝之宫。”
(2).京都。《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餘。” 刘良 注:“帝宫,帝城。”
(3).星官名。指太微垣。《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以至于今,或守东井,或没羽林,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后汉书》“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北宸在紫宫之中,与左右两藩皆非黄道所经,太白、辰星无缘到此。今案帝宫谓太微宫。藩屏谓太微之两藩,皆五星所经也。”
“帝宫”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天宫(神话意义)
指神话中天帝或神仙居住的宫殿。例如《庄子·知北游》记载“反於帝宫,见黄帝而问焉”,《楚辞·九叹》中也有“排帝宫与罗囿兮”的描述,均将“帝宫”视为天界神圣之所。
京都/帝王宫殿(现实意义)
既可指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如《史记》中“排阊阖而入帝宫”),也可泛指都城。如潘岳《悼亡诗》中“谁谓帝宫远”,此处“帝宫”即指京都。
星官名(天文意义)
古代星象学中指“太微垣”,属三垣之一。据《后汉书·苏竟传》记载:“踯躅帝宫”,王念孙注解认为“帝宫”即太微垣所在的天区。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帝宫”有时也用于比喻宏伟的建筑或象征权力中心(如提及的比喻义),但该用法多见于文学化表达,非核心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