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旦夕之危的意思、旦夕之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旦夕之危的解释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旦夕之危”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危险,形容危机迫在眉睫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旦夕”原指“早晨与傍晚”,引申为极短的时间范畴,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即体现时间紧迫性。“危”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在高而惧也”,后泛指危险处境。二字结合后,语义聚焦于突发性危机的时间特征。

二、典故溯源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志·蜀书·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形容国家存亡的紧迫形势。西晋史学家陈寿在此处使用“旦夕”强化危机发生的不可预测性,与“倒悬”(头脚倒置的极端困境)形成双重强调,奠定成语的文学意象基础。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旦夕之危”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既可描述自然灾害预警(如台风路径突变导致的险情),也适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如金融危机中的连锁风险)。例如《人民日报》曾用“防范金融市场的旦夕之危”警示系统性风险防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3.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旦夕之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与特点

  1. 语法功能:通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场景。
    • 例句:企业面临旦夕之危,需立即调整战略。
  2. 感情色彩:多数标注为贬义词,强调负面紧迫性;少数资料视为中性词。
  3.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的紧急危机。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典故背景或例句应用,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芝包房闭閤思过冰镇汽水酬答传纪綷蔡大不恭担干系雕歼鼎镬如饴冬臧豆青峯岚凤羽否决妇教浮淫富有四海纲网梗夺龟书行行蛇蚓怀望花乳花叶恢廓虎跑泉介贰济护谨行九壤郡朝瞭眊廖仲恺列録第谬想天开墓庐念佛珠逆遁拗别偏伯棋品人火三言两句时或石音手册输实四清六活贴夫痛辱偷换王寮物外向化嫌难显祖晓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