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艾蒳的意思、艾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艾蒳的解释

见“ 艾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艾蒳(ài nà),又称艾纳香,是菊科艾纳香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其名称与形态、香气及药用价值密切相关,是传统中药和香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植物特征

  1. 名称释义

    “艾”指其叶片形似艾草,背面密被白色绒毛;“蒳”(或“纳”)源于其香气浓郁可“纳入”香囊或药材中。《汉语大词典》记载:“艾纳香,草名。叶似艾而香,可合香”。

  2. 形态特征

    植株高0.5-3米,茎直立,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揉搓后散发类似冰片的清凉香气(《中国植物志》。

二、药用价值与典籍记载

  1. 传统功效

    全草入药,性温味辛,归肝、肺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感冒咳嗽等症。《本草纲目》载其“主治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2. 现代应用

    其提取物“艾片”(天然左旋龙脑)为名贵中药,具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作用,是“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的成分(《中华本草》。

三、别名与文化关联

  1. 地域别称

    因产地和用途差异,又称大风艾、冰片草、真金草等。《中药大辞典》收录其别名20余种,反映其多地域应用历史。

  2. 民俗用途

    南方少数民族常以艾蒳叶制香囊驱虫避秽,或与糯米蒸制“香饭”(《岭南采药录》。

四、植物学分类


权威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中国科学院植物志官网)
  3.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广东科技出版社)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智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艾蒳”一词在现有资料中未找到确切解释,可能是输入有误或该词较为生僻。以下提供两个相近词汇的解析供参考:

  1. 艾豭(ài jiā)
    该词出自《左传·定公十四年》,原指老公猪,后引申为“面首”或渔色之徒,含贬义。例如典故中卫灵公为南子召见宋朝,宋人作歌讽刺:“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既然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为何不归还我们的公猪?)。

  2. 艾餻(ài gāo)
    指古代用艾草汁混合米粉制成的糕点,端午节食用以祛毒,现部分地区仍保留此习俗。

建议您确认原词准确性,或补充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背毁梐捆冰籁搏动晨钟宠惯冲僻创钜吹台窜踞大操點素抵阂法文纷红骇緑俘累负险不宾高躔高罗哥们关限观仰孤光花花点点昏谵讲款见面礼荐享交响交颜接柜芰茄朗镜陋忠茅盾沐发母音南天竹諐鄙浅攻七醢青籙三秽神牌师禁收紧书生气送年桃花颓塌拓地托重惋怛腕骨硙轮五禽嬉无穷无尽毋需详婉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