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黜遣的意思、黜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黜遣的解释

斥逐,打发回原处。《后汉书·郭太传》:“后司徒 袁隗 欲为从女求姻,见 允 而叹曰:‘得壻如是足矣!’ 允 闻而黜遣其妻 夏侯氏 。”《后汉书·皇甫规传》:“其常侍尤无状者,亟便黜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黜遣

释义:指古代对官员的罢免官职并放逐至边远之地的处罚方式,是“黜退”与“遣送”的复合词,强调通过剥夺官职并强制流放实现政治惩戒。


详细解释

  1. 语义构成

    • 黜(chù):意为罢免、贬退官职,如《论语·微子》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 遣(qiǎn):指放逐、发配,如《汉书》载“遣归故郡”。

      复合后,“黜遣”特指将官员革职后强制流放,属古代政治刑罚的一种。

  2. 历史典例

    • 东汉梁冀案:汉桓帝时期,权臣梁冀被揭发谋逆,遭“黜遣归封国”,后自杀身亡(《后汉书·梁冀传》)。
    • 唐代酷吏周兴:武则天时期,周兴因陷害忠良被“黜遣岭南”,途中遭仇家所杀(《新唐书·酷吏传》)。
  3. 制度背景

    黜遣常见于秦汉至明清的官僚惩戒体系,多针对重罪官员,兼具政治清算与震慑效果。其程度重于“贬谪”(降职调任),轻于“处斩”,属中等级别的刑罚。


权威来源参考

(注:因古籍文献的权威在线版本需订阅访问,此处推荐纸质工具书及学术出版社点校本,以确保释义的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黜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ù qiǎn,其核心含义为贬斥、罢免并遣返原处。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用例

  1. 《后汉书·郭太传》:司徒袁隗欲联姻,王允为攀附权贵,直接“黜遣其妻夏侯氏”,即休妻并遣返娘家。
  2. 《后汉书·皇甫规传》:针对行为不端的宦官,提出“亟便黜遣”,即罢免后立即驱逐。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描述对官员、亲属等的严厉处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学术或文学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主备置逼逼剥剥常备不懈赤历锤打触途慈父蹴躢倒床打破砂锅璺到底大中递兴递废洱河耳食之谈反哺之私凤翎服污根极沟中瘠顾颉刚河阳钱画缋黄虀溷帐镬灶交质进图开交看见课励孔武睽阕留台率民梅瓜鸟官牛耕纰戾铺施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鎗金穷小子旗志群众日异月新融字润资设次生日蜃气鼠尾草谇辱替归庭宇提石屯垦王孙公子未入流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