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ote] 援引
称引周汤,以谄惑王。——《汉书·淮阳宪王传》
援引,称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 、 邓颺 ,令 管輅 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 輅 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称引”是一个书面用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称引(拼音:chēng yǐn)指在论述时援引、引证他人的言语或事例,常见于学术、法律或历史文献中。例如《汉书·淮阳宪王传》中的“称引周汤,以谄惑王”。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出处,可查阅《汉书》《世说新语》等文献。
称引(chēng yǐn)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有两个意思:
1. 用于称呼、引用:指在文学、演讲等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词句来称呼或引用他人的言论、著作等。
2. 用于表达认同、引证:指对某人的观点、意见表示支持或使用某人的话作为论据来证明或论证自己的观点。
称引的部首是禾(hé),共有10个笔画。
称引的来源不详。该词语并没有繁体字形式,只有简体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载,称引可以用“讠”代替现代的“言”部,写作“訚”。
1. 在他的演讲中,他多次很巧妙地称引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
2. 他以一句名言作为开头,巧妙称引了孔子的智慧。
1. 引述:指引用别人的语句、文章等来支持或论证自己的观点。
2. 引用:指在文学、学术等领域中,使用他人的言论、著作等作为佐证或补充。
1. 引证:指通过引用他人的话语、著作等来证明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2. 援引:指引用他人的话语、文章等来支持或证明自己的观点。
否认:指不接受某人的观点、主张或否定某事的发生、存在。
【别人正在浏览】